暑假期间,孩子们都迎来了一个快乐假期。要注意的是: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日光照射强烈,环境中动植物都处于旺盛的繁殖期,另外人体大量出汗、皮肤的暴露部位增多,儿童皮肤薄嫩,出现在儿童皮肤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以下文字内容,希望能给家长们带来一定帮助。同时,部分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敬请谅解!
夏季儿童常见的皮肤病:
1日晒伤:儿童要注意避免在烈日下曝晒,日光下外出时以采取物理性遮光(衣物、遮阳伞和宽檐帽)为主,必要时,辅以防晒霜;如果晒伤发生,宜局部冷湿敷后及时就医。随着地球臭氧层不断的被破坏,紫外线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增加,即使在阴天,紫外线的含量也高达晴天时的90%,过度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是有害的。我们体内一天所需的维生素D,脸部和手暴露在紫外线下10分钟就可以满足,我们日常出门照射的已经足够了。所以,建议不要带孩子在阳光下暴晒来补钙。
2痱子: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能及时蒸发,致使汗腺堵塞形成痱子。防治关键是改善湿热环境,加强通风、散热措施,减少出汗;衣着宽大,保持皮肤清洁,干毛巾擦汗;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可选用痱子粉、花露水等外搽。也可以根据患儿的接受情况,在洗澡盆内加满温水之后,将1-2支藿香正气水倒入澡盆外洗常常有效。
热痱图:
3虫咬皮炎:本病与蚊虫叮咬有关,如臭虫、跳蚤、虱、螨、蚊等。常在暴露部位起一些红色丘疹,斑丘疹,有些还有小水疱,瘙痒明显。预防措施:尽量少到草丛、树荫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室内可熏蚊香,装纱窗,蚊帐来防蚊。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城市人群得螨虫皮炎的大多数是睡凉席引起。所以,最好的防治方法是:竹席不管新旧,用之前都得暴晒,只是开水烫洗是不够的。
螨虫皮炎图
4鹅口疮:患儿在颊、齿龈、上下颚等粘膜表面出现凝乳状白色假膜,容易剥离,其下露出鲜红的糜烂面,导致口腔黏膜疼痛。新生儿因为不能说话,表现为不吃东西,哭闹,吐奶等。一般,在医生指导下,予以制霉菌素含漱或者涂抹口腔,每日数次,绝大部分患儿可以治愈。如果制霉菌素外用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中医调理,中医认为鹅口疮与患儿胃热,脾虚消化不良引起,可以予以健脾,清胃热,性甘、甜、平的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比如:山楂,神曲,麦芽,独脚金,淡竹叶,生地黄等。同时,如果患儿是母乳喂养的话,容易上火的母亲不宜过多食用热量高,特别是辛辣刺激的食物。尤其是夏季,月子过后,母亲饮食不宜继续月子期间饮食,以多喝清淡汤水为主,不需要再加太多滋补和油腻之物。另外,以奶粉喂养的患儿出现鹅口疮,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换奶粉品牌,因为,也存在患儿对奶粉不同品牌的适应性的个体差异。
鹅口疮图
5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又称“新生儿红臀”,是不及时换尿布,婴幼儿粪便处理不及时,以及尿布粗糙所致。婴儿臀部、会阴等处皮肤发红,起红疹,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皮扶溃烂感染,婴儿昼夜啼哭不止。同时,也有宝宝方面的原因: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厚度只有成人皮肤的1/10,受到摩擦或者刺激时很容易破损。加之皮肤的免疫的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受到刺激很容易产生炎症。
防护:
①,夏天尽量少给宝宝裹尿布,这是预防尿布疹的最佳方法。最好每天都让宝宝的小屁屁在空气中多晾几个小时,这样可以避免皮肤与尿液接触,当然也要考虑天气,这个方法夏天比较可行,冬天就不合适了。
②,及时更换尿布,不要等到“尿不湿”全满了才换,大点的婴幼儿必要时可以经常催催尿,尽量少用“尿不湿”。
③,最好给婴儿使用棉质尿布。
个人经验-治疗上:禁用和慎用含激素的药膏,可予以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蚕豆病禁用),菊花,紫草,地榆,黄精,苦参等煲水外洗患处,待皮疹干燥后于患处涂上橄榄油。
尿布皮炎图
6念珠菌性间擦疹:
在腹股沟皱褶、臀沟、肛周以及会阴部、颈部、脐窝等部位皮肤潮红,多继发于尿布皮炎、肥胖、多汗等表皮损伤后。
个人经验:西药的外用抗菌药膏很多不能用于婴幼儿,部分甚至会导致感染扩散,加重病情。可以予以有抗真菌作用的中药煲水外洗,如:藿香,黄精,黄柏,地骨皮,侧伯叶等。
念珠菌性间擦疹图
7寻常型脓疱疮: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亦称接触性、传染性脓疱疮。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皮肤接触感染,可暴发流行;夏秋季多见,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易受累;在潮湿和高温季节患痱子、湿疹、疥疮等时易发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就医后个人经验补充:
①脓疱,溃烂,渗出,结痂的地方最好不沾水,冲洗过程中脓性分泌物易自身传染至其它地方,导致感染扩散而加重病情。
②洗澡毛巾,衣物等需要开水烫和暴晒。
③家里小孩多的需将患儿隔离。同时要求患儿少动不出汗为宜。
④及时通知幼儿园老师和学校老师,看班里其它同学有无类似问题,避免再次感染。
脓疱疮图
??
另外有些患者,从小就皮肤不好,容易瘙痒,睡不好觉,冬天和夏天都会加重,这种,往往是一些特殊的皮肤病。比如:
8特应性皮炎
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皮肤疾患,往往自幼发病,患儿几个月内就开始面部容易长“湿疹”,之后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血清IgE增高等。祖国医学称之为:“四弯风”,就是指患儿长期在双手肘窝,双腿腘窝四个地方皮肤瘙痒。
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对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终生,需要非常专业的皮肤科医生的临床经验指导和家长、患儿三方的共同配合才会达到良好疗效,而不是单纯的抗过敏药物和激素药膏能解决的。
这里,重点提示几点:
①,家长和较大的患儿最好经常,密切观察食物引起的皮肤瘙痒,并将病情变化与饮食起居的关系予以文字笔记,发现明显多次引起皮肤瘙痒加重的食物,坚决不吃。
②,有条件的话,患儿除了做过敏原检测以外,必须加做食入物不耐受检查,以此为参考严格指导日常饮食。
③,注意引起和加剧病情常见的环境因素,比如尘螨,可以经常擦洗家里的桌面,窗户,地板去除灰尘;冬天及夏季空调房使用加湿器;最好不养动物,避免家里有绒毛公仔,地毯等。
④,避免过度洗烫清洁。
⑤,夏天最好不游泳,泡海水,温泉等。
⑥,避免外用和内服激素药物的滥用。
⑦,家长需端正心态和观念,不能操之过急,在目前医疗条件下,本病尚不能根治,但通过短期合理的药物治疗和长期饮食注意,积极控制瘙痒,稳定病情。保证患儿良好的睡眠最重要,也是根本。同时注意该病对患儿从小造成的心理影响,多做心理疏导,予以积极鼓励。
特应性皮炎图
颈部
腘窝
肘窝
以上所有内容,纯属个人意见和经验,不涉及同行观念和医学规定及医学指南,如有异议,请予以保留!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