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脓疱病治疗专科医院 >> 脓疱病护理 >> 羊口疮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

羊口疮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一种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患羊口唇等部皮肤、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结成疣状厚痂为主要特征,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发病率高。

1、流行特点

所有品种、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羊只均可感染,其中3~6月龄羔羊更易感,病死率较高。成年羊发病较少,呈散发性传染。骆驼、猫及人类也可感染。

该病多发生于秋季、冬末和春初,病羊和带毒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羊皮肤和黏膜的脓疱和痂皮内,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病畜的皮毛、尸体、污染的饲料、饮水、牧地、用具等可成为传播媒介。由于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故该病在羊群中可常年流行。人与病羊接触也会造成感染。

2、预防措施

2.1购买羊只时,尽量不从疫区购入,并要严格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购入检疫,还要做好消毒工作。这是预防和减少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2.2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和冬春补饲。经常打扫羊圈,保持清洁干燥,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要注意保护羊只的皮肤、黏膜完好,捡出饲料、垫草中的铁丝、竹签等芒刺物,避免饲喂带刺的草或不要在有刺植物的草地放牧。平时加喂适量食盐,以防羊只啃土、啃墙而引起口唇黏膜损伤。

2.3疫区羊群每年定期预防接种。对出生15日龄后的羔羊,可将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用生理盐水稀释后,于口腔黏膜内接种,剂量为0.2mL/只。

2.4一旦羊只发病,应立即隔离治疗,封锁疫区。对尚未发病的羊只或邻近受威胁的羊群,可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

2.5病死羊尸体应深埋或焚毁,圈舍要彻底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3%的氢氧化钠溶液或20%的石灰乳等。兽医及饲养人员治疗病羊后,必须做好自身消毒,以防感染。

3、治疗方法

以“清洗患部、消炎、收敛”为治疗原则。

3.1用刀片轻轻刮掉干硬痂皮,伤口涂以3%的碘酊、碘甘油或红霉素软膏涂抹在清洗过的创面上,每天2~3次,剥掉的痂皮或假膜要集中烧毁,以防散毒。

3.2痂皮较硬时,先用水杨酸软膏将垢痂软化,除去痂垢后用0.2%的高锰酸钾冲洗创面,然后再涂以碘甘油等药物,每日2次,直至愈合为止。

3.3若蹄部发生病变,可将蹄部置于5%~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3次,每次1分钟,间隔5~6小时,于次日用3%的龙胆紫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涂拭患部。

3.4结膜患病时,可用1%的硫酸锌溶液或0.5%的鞣酸溶液治疗。

3.5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配合黄芪多糖进行治疗,严重者还可同时喂服病毒灵和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









































白斑风
北京哪里可以能治疗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md.com/wacs/17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