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脓疱病治疗专科医院 >> 脓疱病护理 >> 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arthritis,PsA)见于3%~5%皮肤银屑病患者。虽然多数是发生在已确诊的活动性皮肤病患者,但也有些病人(特别是儿童)的关节病发生在银屑病之前。银屑病的皮肤损害程度,虽与关节炎的发生相关性不大,但有椎关节病及指/趾甲有泛发性点状凹性改变家族史的人,发生银屑病关节炎的风险增加。银屑病关节炎的遗传相关性是多相性的。皮肤银屑病与HLA-B13、HLA-Bw17和HLA-Cw6相关,HLA-B39及HLA-B7与骶髂关节炎及中轴病相关,而HLA-Cw6、HLA-Bw38、HLA-DR4及HLA-DR7则与外周关节病相关。

症状体征

男女发病之比为1∶1.04,发病年龄多在0~50岁,高峰在40岁。约5%的银屑病病人发生银屑病性关节炎,其中大多数病人先有银屑病,5~10年后发生银屑病关节炎,约1/5的病人先有关节炎而后发生银屑病,约1/10的病人两者同时出现。1/3病人可呈急性起病,伴低热或中度发热或高热,乏力,食欲差等。

1.关节炎分周围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1)周围性关节炎:表现为急性痛风样发作,大趾受累和尿酸升高,对秋水仙碱治疗反应良好。本病与痛风的鉴别点是关节积液中无双折射性尿酸盐结晶。另外,除大趾首先受累外,远端和近端指(趾)间关节也是最常见的早期受累部位。其表现是从轻度单关节受累到广泛性致残性多关节炎不等。临床上周围性关节炎分5型:

①典型银屑病关节炎型:主要累及远端指(趾)间关节。此型较少见,一旦出现,就能提示本病诊断(图3,4,5)。

②致残性关节炎型:由于严重的指骨、掌骨或跖骨骨端溶骨变尖,并与远端邻近骨形成如同戴上笔套的铅笔状,或为蘑菇状,常伴有骶髂关节炎。严重病例可发生关节强直和溶骨。

③对称性关节炎型:各方面都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多数病人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少数类风湿因子可呈阳性。有人认为后者属银屑病和类风湿关节炎两者并存。

④少关节炎型:是银屑病关节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70%以上。为非对称性,通常累及个别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和掌跖关节。此型尚可出现由于指间关节炎和个别手指或足趾屈肌腱鞘积液而造成的“腊肠指”,因此认为非对称性少(单)关节受累,是银屑病关节炎的最常见特征性表现。

⑤周围关节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型。除手、足小关节的典型改变之外,大关节如腕、膝、踝、肘和肩关节等发病也并不少见,这些大关节可单独受累而无肢端小关节炎。大关节受累常出现关节腔积液、疼痛、触痛或功能障碍。

()强直性脊柱炎:约占银屑病关节炎的40%,以累及脊柱为主,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6:1。HLA-B7基因型银屑病病人,多数可在病程中出现强直性脊柱炎或骶髂关节炎。也称银屑病性脊柱炎,但不一定出现临床症状。强直性脊柱炎可累及脊柱的任何部位,而以颈椎受累最为多见。也可不合并骶髂关节炎而直接累及脊柱的某一部位(图6)。部分病人还可合并虹膜炎。

.皮肤损害临床也分寻常型、脓疱型和红皮病型。

(1)寻常型:寻常型大多急性起病,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皮损。初起一般为炎性红色丘疹,从粟粒到绿豆大,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片状,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着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可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这就是表皮棘细胞层,称之为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即达到真皮乳头层的顶部,此处毛细血管若被刮破,可出现小出血点,称之为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现象)。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本型的特点。在病情发展进程中,皮损可表现为多种形态,如皮损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呈点状分布于全身者,称点状银屑病;皮损不断扩展而中心消退形成环状,呈地图状者,称地图状银屑病;皮损分布呈带状或蜿蜒如蛇者,称带状银屑病;皮损数目较多,分布较广,甚至波及全身者,称泛发性银屑病;皮损发生于头皮、眼眉和耳部,并具有脂溢性皮炎特征者,称脂溢性皮炎样银屑病;皮损有糜烂和渗出,呈湿润性湿疹状,干燥后形成深褐色鳞屑结痂,并重叠堆积如蛎壳者,称蛎壳状银屑病;皮损有发展,为苔藓样改变,类似于扁平苔藓者,称扁平苔藓样银屑病;皮损反复发作,经多次治疗后,皮损表现为肥厚性暗红色鳞屑,少而薄,并互相融合成片,像慢性湿疹者,称慢性肥厚性银屑病;皮损表面形成扁平疣者,称疣状银屑病。

皮损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但以头皮和四肢伸侧最多见,少数病人也可见于腋窝和腹股沟皱褶部,但在掌跖和黏膜处很少发生。皮损呈对称性分布。也有的病人皮损仅限于某个部位,因而其临床特征也可不同。(图7,8,9,10,11、1,13,14)。

约半数病人可出现指(趾)甲改变,常见甲板上有点状陷凹,不平,失去光泽。有时可出现横沟、纵嵴、浑浊、肥厚、表面粗糙的白甲。甲床改变为破裂出血,有红斑片状和角状突起。甲下改变有角化过度、黄绿色碎片及指甲剥离等。

病程漫长,可持续数十年,甚至可迁延终身,易复发。大部分病人春夏季症状轻,而于冬季症状加重或复发,称为冬季型银屑病。另有少数病人则相反,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或消失,称为夏季型银屑病。病程一般分三期:①进行期:新皮损不断出现,旧皮损不断扩大,鳞屑厚积,炎症明显,周围有炎性红晕,瘙痒较著。在此期间,病人皮肤敏感性增强,如外伤、摩擦、注射和针刺正常皮肤后,常可在该处发生皮损,这种现象称为“同型反应”(Kohner现象)。②静止期:病情稳定于静止阶段,基本上无新皮损出现,但旧皮损也不消退。③消退期:炎性浸润逐渐消退,鳞屑减少,皮疹缩小变平,周围出现浅色红晕,最后可残留色素减退白斑,而达到临床痊愈。但也可出现色素沉着。消退部位一般先从躯干和上肢开始,头部和下肢往往较顽固,常迁延不退。

()脓疱型、此型临床上少见,又可分为泛发性和掌跖脓疱型两个亚型。

①泛发性脓疱型起病急,可在数周内遍及全身,伴有高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白细胞增多。在银屑病的基础上,可出现密集、粟粒大小的浅表无菌脓肿,表面覆盖有不典型鳞屑。皮疹以四肢屈侧及皱褶部多见,常因摩擦而出现糜烂、渗出、结痂和脓痂。口腔颊部黏膜亦可出现成簇的小脓疱。指(趾)甲可萎缩、碎裂或松解,有的甲板肥厚、浑浊,甲板下有堆积成层的鳞屑,甲床也可出现小脓疱。病情缓解后可出现寻常性皮损。病程可达数月或更久,容易复发。

②掌跖脓疱型皮损仅限于手足部,多发生于掌跖,损害为对称性红斑。红斑上有许多粟粒大小的脓疱,疱壁不易破裂,经一两周后可自行干涸,结褐色痂。痂脱落后可出现小片鳞屑,剥除鳞屑可出现小出血点。以后又可在鳞屑下出现成群的新脓疱,以致在同一红斑上出现脓疱和结痂。皮损疼痛和瘙痒。本型亦可伴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及全身不适等症状,指(趾)甲变形、浑浊、肥厚和出现不规则嵴状隆起。严重者的甲下可有脓液积聚。身体其他部位可同时见到银屑病皮损。

③红皮病型:是本病较少见的一种严重皮损,多见于成人,极少累及儿童。本型可因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而引起,也可由寻常型或脓疱型皮损演变而来,临床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初起时原有皮损部位潮红,迅速扩大,以后则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色或暗红色,炎性浸润明显,表面有大量麸皮样鳞屑,并不断脱落。发生于手足者,常有整片的角质剥脱。指(趾)甲浑浊、肥厚、变形或者剥脱。口腔咽部黏膜均充血发红,并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全身淋巴结可肿大。病情较顽固,常数月或数年不愈,即使治愈,也常复发。

3.其他表现银屑病性关节炎出现的其他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发热,偶见浅表淋巴结肿大,有时可发生肌肉失用性消耗和特发性消耗,伸侧肌腱积液,胃肠道淀粉样变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肌病,舍格伦综合征和眼部炎症性改变。本病还可与其他血清阴性的多关节炎相重叠。据报道,本病可与其他血清反应阴性的多关节炎疾病构成下列重叠综合征:①银屑病性关节炎-白塞病;②银屑病性关节炎-瑞特综合征;③银屑病性关节炎-克罗恩病;④银屑病性关节炎一溃疡性结肠炎。

用药治疗

本病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大多数只能达到近期临床效果,而不能制止复发。

1.一般治疗患者应适当休息,减轻劳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和关节损伤。每天应对所有关节进行足够的活动和锻炼,以保持和增进关节功能

.非激素类抗炎这类药物消炎作用较强,对消除炎症性疼痛效果显著。目前,常用肠溶阿斯匹林、消炎痛(吲哚美辛)、炎痛喜康、氨糖美辛、酮基布洛芬、芬必得等。最近有消炎痛致使银屑病皮损加重的报道,因此对该药的使用尚有争议。

3.抗肿瘤治疗这类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有毒性反应,且停药后易复发。所以并不是治疗银屑病的方向,在应用时要严格选择适应证。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和白细胞计数。对银屑病关节炎有效的药物有:

⑴氨甲喋呤(MTX):MTX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DNA合成期(S期),给药36小时后,全部银屑病表皮细胞均受到抑制。

用药方法,意见不一。有单剂量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周用量为5~50mg;亦有每日口服.5mg,连服5d,休息d,再服5d,休息7d。Weinstein提供表皮细胞动力学原理,提出口服.5~7.5mg,每1hl次,在6h内共服3次,以后每周以同样方法给药。

⑵丙亚胺(rozoxane,ICRF):本药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G)的晚期和有丝分离(M)的早期。对银屑病性关节炎的疗效可能优于MTX。原有肝病的患者不宜用MTX或用药后出现肝脏毒性反应者应停用本药。Atherton等报道该药能迅速抑制伴发的关节炎。主要副作用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迅速发生,有时很严重,甚至可能致使。

用法:最初剂量为15mg,每日3次,每周d。4~8周后根据白细胞计数,适当增加剂量,15mg或50mg,每日3次,每周d,交替使用。对银屑病性关节炎亦可每周给药3d。

⑶淋巴细胞抑制剂环孢菌素A,可抑制T淋巴细胞,主要是TH细胞,使HLA-DR抗原表达减少。

剂量和方法:一般每日5~1mg/kg,口服给药。通常要求血浆中浓度不低于ng/ml,在00ng/ml以上最有效,但高于ng/ml易引起肾脏毒性反应,超过ng/ml以上要出现神经系统毒性。本药不可与酮康唑或左旋溶肉瘤素(melphalan)合用,以兔血浆浓度高而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⑷重金属制剂:对比研究显示,重金属剂对银屑病性关节炎有较高的缓解作用,介至银屑病性皮损无效。

常用亚胂酸钠(socliumarsenite)又称卡古地钠。每日mg,肌肉注射,10~0d一疗程。

⑸抗症药:氯喹(chloroquiniphosphas),对银屑病的疗效不定。有人报告对光感性和银屑病性关节炎效果较好;亦有人报告在治疗过程中可诱发银屑病性和红皮病,目前很少用。

⑹皮质类固醇激素:目前,一般不主张用此类药物治疗PA。有时仅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而病情又严重的患者。

4.外用药主要针对银屑病皮损。常用药物有:5%硫黄、5%~10%水杨酸、%~10%煤焦油、0.1%~1%蒽林、1∶1万~1∶万芥子气、0.05%氨芥、10%~15%喜树碱、%~5%驱虫豆素、0.05%~0.1%维生素A酸等,配成软膏、溶液或酊剂。

5.物理治疗

⑴光化学疗法:又称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疗法。本疗法对周围型银屑病性关节炎有效,但对中轴性关节炎无效。

治疗方法:口服8-甲氧补骨脂素(8-MOP)0.6mg/kg,h后进行UVA照射。采用稍低于最小红斑量的治疗剂量,每同~3次。疗程不宜过长,总累积量不宜超过~J/cm。

⑵体外光化学法:最近Wilfer报告对银屑病性关节炎有效。治疗后血沉、疼痛、晨僵持续时间、握力、关节肿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6.关节局部治疗

⑴关节腔内、腔上囊内或腱鞘内用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反复注射容易引起感染。

⑵手术治疗:对部分已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的患者可采用关节成形术,以恢复关节功能。目前髋、膝修复术已获成功。但在外科手术后关节僵硬仍是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在银屑病性关节炎中此类风湿性关节炎更为突出。

右下点赞?、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持!

点击下方原文阅读,查看运动系统所有常见病

扫描







































丙酸倍氯米松乳膏
白癜风会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md.com/wacs/96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