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为本·正达天下。
▲素正堂六大系列
素正堂敷贴分类及常见搭配
倾心为儿推店打造
以仁为本,正达天下。素正堂敷贴全新升级,一症一贴,对症下贴,精准有效。共30多个经典配方。全面涵盖小儿常见病等各种病症及保健贴系列。素正堂敷贴因“纯中药·无添加"的品质及显著的功效,市场口碑及使用率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包装规格:每盒10袋,每袋2贴。
本文目录:
1穴位敷贴2三伏/三九贴3白鲜皮抑菌液4蕲艾驱蚊露5外用粉/膏/散6足浴粉/熏洗粉▲素正堂敷贴穴位图
1
穴位贴:炎症系列▲素正堂清热保健贴
1-1清热咽扁贴(寒性)
功效:清热消肿、止痛、化痰、散结;
适应症状:主要针对于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肿大、咽炎、口疮、或因咽喉处引起的咳嗽。发烧、目赤、心、胃、脾火、消化不良效佳;
贴敷穴位:双涌泉、肚脐、天突、大椎;
常用搭配及技巧:
(1)舌苔厚腻、扁桃体~腺样体肿大,红肿、肝胆经湿热、脾胃有热等均可贴敷;
(2)扁桃体化脓引起的高热:贴肺炎高热+感冒退烧+清热咽扁,可配合点刺廉泉穴;
(3)积食、伤食引起的“胃不和,夜不安”的睡眠不安稳,跪睡、趴睡:睡前贴于双涌泉,引热下行。
1-2口腔溃疡贴(寒性)
功效:消炎止痛、止咳化痰、平喘;
适应症状:口舌生疮、溃疡、咽红肿痛、肺经有热引起的痰咳气喘、小儿惊风抽搐、咽峡疱疹、手足口病、中暑、眩晕等效佳;
敷贴穴位:双涌泉、肚脐、天突、扁桃腺穴;
口腔溃疡贴主要针对于(心、肝、肺三经之火),口舌生疮、口腔溃疡、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心肺有热;
常用搭配及技巧:
(1)单纯的口腔溃疡,口舌生疮等,口腔溃疡贴在天突或肚脐、扁桃穴或者双涌泉穴;
(2)如果疱疹性咽峡炎或者手足口病同时伴随发烧时:
①体温在38.5以内搭配感冒退烧(口腔溃疡贴在天突或者肚脐和扁桃腺穴,感冒退烧贴在双涌泉穴或大椎);
②体温超过38.5可以搭配感冒退烧贴和肺炎高热贴(口腔溃疡贴在天突、肚脐或者扁桃腺穴,肺炎高热贴在双肺俞穴或者膻中穴,感冒退烧贴双脚涌泉或大椎)。
(3)流感期间:口腔溃疡贴双涌泉+流行感冒贴肚脐(预防流感)。
1-3急性支气管炎贴(温性)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适应症状:咳嗽气急,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出现频道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
敷贴穴位:肚脐、膻中、双肺俞;
常用搭配及技巧:
(1)急性支气管炎+咳喘化痰,化寒痰效佳;
(2)急性支气管炎+口腔溃疡,化热痰效佳;
(3)慢性支气管炎或者一受寒就咳到支气管,可以在膻中穴贴敷提前预防。
1-4腺样体肥大贴(寒性)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散结止痛;
适应症状: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急性乳腺炎,带状疱疹,急性喉炎,口舌生疮,溃疡,唇炎;
敷贴穴位:双涌泉、双扁桃腺、天突、肚脐;
常用搭配及技巧:
(1)针对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肿大者可按疗程贴敷;
(2)淋巴结肿大、流行性腮腺炎贴阿是穴。
▲素正堂敷贴实拍
1-5咽喉炎贴(寒性)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利咽;
适应症状:咽喉部发炎、疼痛、肿胀、咽喉常有异物感、干咳、咳痰等症状;
敷贴穴位:双涌泉、天突、肚脐;
常用搭配及技巧:
(1)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咽喉部位比较红肿,疼痛时,先用清热咽扁清热,再用咽喉炎清虚火(贴敷穴位:双涌泉+天突);
(2)慢性咽炎:咽喉炎贴,按疗程贴敷,7天一个疗程,随证加减;
(3)对于干咳无痰、嗓子嘶哑,可与肺燥咳嗽贴搭配(咽喉炎贴涌泉或天突,肺燥咳嗽贴肚脐);
故咽喉炎贴重在清虚火,或者热症后期的余火。
1-6支气管肺炎贴(寒性)
功效:清肺热、化热痰;
适应症状:反复咳嗽痰黄而稠,鼻咽干燥、烦渴便秘、面唇红赤、舌红苔黄厚,本品通过脐部调理对肺炎,肺热咳嗽效佳;
证候分析:热邪客于皮毛,毛孔开启,故身热汗出;热邪犯肺,肺失清肃,热灼津液,故痰黄粘稠,鼻流浊涕,口渴、咽红、便秘;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红为风热犯表之象。
敷贴穴位:肚脐、双肺俞、膻中;
常用搭配及技巧:支气管肺炎+急性气管炎,对于深咳不上痰的热咳效果佳。
1-7过敏性鼻炎贴(热性)
功效:散寒理气、化痰抗敏;
适应症状:反复发作性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病机为肺、脾、肾虚,正气不足,风寒外凑致营卫失和津液失固;
证候分析:主要还是正气不足,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流清水样鼻涕,可伴有头痛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者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外感后会加重症状。
敷贴穴位:肚脐、大椎;
常用搭配及技巧:
(1)鼻炎前期,清涕、打喷嚏较多,可搭配风寒感冒贴肚脐,过敏性鼻炎贴大椎;
(2)后期收尾,防感咳嗽贴肚脐,过敏性鼻炎贴大椎(扶阳固本)。
2穴位贴:退烧系列▲素正堂退烧保健贴
2-1感冒退烧贴(寒性)
功效:清热、引热下行、通调三焦、去湿、泄热通便;
适应症状:外感高热、扁桃体发炎、咽峡疱疹、手足口病、腹泻等引起的高热症状达到退烧效果,39度以上每4-5小时换药一次,并有防止惊厥的作用。善解三焦实、湿热。
敷贴穴位:双涌泉、肚脐、大椎;
常用搭配及技巧:
(1)38度以下,感冒退烧贴双涌泉;
(2)超过38度,38.5度以下,感冒退烧贴双涌泉,肚脐或大椎;
发烧只是一个证,并非病,故需要辨证后与其它贴配合使用。
2-2肺炎高热贴(寒性)
功效:疏风解表、消炎散热;
适应症状:肺炎高热、病毒、也适合于咽峡疱疹、手足口病、流行感冒引起的高热,于肺炎高热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穴位贴敷:肚脐、双肺俞、膻中;
常用搭配及技巧:
(1)针对病毒引起的高热,高烧在38.5度以上用肺炎高热+感冒退烧;
(2)持续高烧不退,4个小时换贴一次(搭配口腔溃疡、流行感冒贴配合使用)。
2-3积食发烧贴(寒性)
功效:消食化滞、退热;
适应症状:发热以夜幕尤甚,不思饮食手心发热夜卧不安,嗳腐吞酸,胸腹胀满便秘或泻下酸臭,苔白厚腻,配合感冒退烧效果更佳;
敷贴穴位:肚脐;
典型症状:
宝宝积食发烧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宝宝积食会有下列典型症状:
(1)突起发热,没有其它明显症状,与感冒有明显区别,只是体温高,常在38—39℃之间;
(2)精神正常,个别高烧时会有萎靡不振现象;
(3)胃口不佳,看见食物无明显兴趣。大便干或两天无大便,腹胀鼓起,轻拍时有蹦蹦响声;
(4)手脚心发热,后背和腹部较热,舌苔较厚,舌苔白腻,口中有异味,呼出的气体较热,检查扁桃体可能会有发红。
常用搭配及技巧:
(因积食引起的发烧)39度以下,积食发烧贴肚脐+感冒退烧贴双涌泉;超过39度,积食发烧贴肚脐+感冒退烧贴双涌泉+肺炎高热贴双肺俞。(退烧贴4小时换一次)
3穴位贴:感冒系列▲素正堂感冒保健贴
3-1风寒感冒贴(热性)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宣肺化痰;
适应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不通,流清涕,咳嗽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咽痒;
敷贴穴位:肚脐、大椎;
常用搭配及技巧:
(1)风寒初期,流清涕较多,寒重时,肚脐、大椎同时贴;
(2)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风寒引起的咳嗽,既有风寒感冒的症状如鼻塞流清涕又伴有咳嗽)可以把风寒感冒贴在肚脐或者大椎,风寒咳嗽贴在膻中穴或者双肺俞;
(3)风寒感冒与感冒退烧(如风寒感冒症状又伴有低烧时)可以把风寒感冒贴在肚脐或者大椎,感冒退烧贴在双涌泉穴。
3-2风热感冒贴(寒性)
功效:疏风泻热,发汗解表;
主要症状:发烧重,鼻塞流浊涕,咳嗽声重,或有粘稠黄痰,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咽干或痛痒,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质红;
贴敷穴位:肚脐、大椎(不用药液,干粉贴敷)
常用搭配及技巧:
(1)典型特征流黄涕、扁桃体红肿、痛等,可根据症状搭配清热贴(清热咽扁、口腔溃疡、咽喉炎贴);
(2)流感季节,感染风热时,可与流行感冒搭配:流行感冒贴肚脐,风热感冒贴大椎。
3-3流行感冒贴(寒性)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状:与风热感冒相似,但发病快,病情重,高烧,怕冷寒战,头痛剧烈,肢体酸痛,疲倦无力,舌质红,苔黄,咽痛,扁桃体肿大,脉浮数有力等症,抗病毒的效果佳;
贴敷穴位:肚脐、大椎;
常用搭配及技巧:抗病毒,流感期间使用效佳,可与风热感冒搭配使用:风热感冒贴大椎+流行感冒贴肚脐。
4穴位贴:咳嗽系列▲素正堂咳嗽保健贴
4-1风寒咳嗽贴(热性)
功效:温经散寒、止咳化痰;
适应症状:咳嗽频作,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咽痒声重;风寒外束,腠理闭塞,则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适用于风寒咳嗽急慢性咳嗽效佳;
贴敷穴位:双肺俞、肚脐、膻中;
(1)风寒感冒伴有咳嗽者:风寒感冒贴肚脐+风寒咳嗽贴膻中或双肺腧+咽喉炎贴天突(临床表现:舌质淡红,苔薄白,或水滑苔,咳声清脆,痰一咳即上,轻者只有白天咳嗽,鼻涕多者晚上倒流刺激嗓子引起咳嗽);
(2)咳嗽频作,痰声较深,加贴急性气管炎贴(推荐穴位:膻中、双肺俞)。
4-2肺燥咳嗽贴(温性)
功效:滋阴、清热、止咳;
适应症状:干咳,无痰,痰少而粘或痰如线粉不易咳出,咽喉痒、干痛,口鼻发干,声音嘶哑,舌干而少津液;初起可伴有稍怕冷,发热,头痛,骨节酸楚等感冒表证,舌尖红,脉细数;
贴敷穴位:肚脐、膻中、双肺俞;
常用搭配及技巧:
(1)干咳不上痰,且声音嘶哑:贴肺燥咳嗽+咽喉炎;
(2)因脾胃不好、常年有积患导致的舌裂纹:可贴1-2次肺燥咳嗽进行调理;
(3)高热以后,肺部阴液灼伤引起的干咳无痰,可贴肺燥咳嗽贴;
(4)表现症状:舌红、少津、少苔,咳嗽不分白天晚上的咳嗽。
4-3咳喘化痰贴(热性)
功效:止咳、化痰、平喘;
适应症状:咳嗽气喘、痰多,对支气管哮喘、胸闷气急、哮鸣咳嗽、咳痰效佳,偏向于寒痰;
敷贴穴位:双涌泉穴、双丰隆穴,重者肚脐和膻中同时贴;
常用搭配及技巧:
(1)咳喘化痰搭配急性支气管炎贴,化寒痰效果比较好(咳喘化痰贴在双涌泉或者双丰隆,急性气管炎贴在膻中穴或者双肺俞);
(2)咳喘化痰贴+咽喉炎贴+急性支气管炎贴,化寒症的喘效果比较好(咳喘化痰贴在涌泉穴或者双丰隆,咽喉炎贴在天突穴或者大椎,急性气管炎贴在膻中穴或者双肺俞)。
4-4伤食咳嗽贴(温性)
功效:清热、消食、止咳;
适应症状:脘腹胀满、痰多咳嗽,饮食欠佳,晨起有口气,吞酸,大便酸臭或秘结,睡卧不安,舌苔白厚或黄厚腻,半夜咳嗽咳声剧烈,舌尖红;
病因:胃热犯脾,脾失健运,脾虚生湿、湿则生痰。脾乃生痰之源,肺乃储痰之器;胃部积热上逆,熏蒸咽喉,引发咳嗽。
治则:清热消食、止咳化痰;
敷贴穴位:肚脐
常用搭配及技巧:
(1)看症状配合消化不良、伤食、积食贴搭配贴中脘;
(2)舌苔黄腻、口气重、草莓舌搭配清热咽扁贴双涌泉+食积贴中脘;
(3)因伤食引起的痰咳,热像不重,用伤食咳嗽贴肚脐+消化不良贴中脘。
4-5阴虚咳嗽贴(温性)
功效:清热化痰、滋阴止咳;
适应症状:久咳,午后重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面红、五心烦热、食少形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紫滞;
证候分析:阴虚则阳亢生热,热耗津液,不能上润于肺,故肺阴不足失润而燥热。所以,咽喉干燥、干咳无痰或少痰、热耗津液、肺失濡养、虚热内蒸,故面红、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阴虚肺燥之象。
敷贴穴位:肚脐、双肺俞、膻中;
常用搭配及技巧:
(1)阴虚一般夜间咳的多,如有阴虚症状的五心烦热、大便干、舌红少苔可选用阴虚咳嗽贴;
(2)高热过后肺部津液被灼伤,可视情况选用阴虚咳嗽贴;
(3)久咳+阴虚症状可视情况选用阴虚咳嗽贴。
4-6热咳通用贴(寒性)
适应症状:热性咳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化热痰;
敷贴穴位:肚脐、大椎、膻中、双肺俞;
(1)对于伤食引起的咳嗽和热咳效佳:舌苔厚腻,搭配伤食咳嗽贴肚脐,通用咳嗽贴膻中;
(2)肺热咳、痰多:支气管肺炎贴膻中,通用咳嗽贴肚脐和大椎;
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12-24小时,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皮肤情况而定,儿童成人均可使用;
(2)贴后前期如出现咳重,属于正常排痰反应,可继续贴敷效佳。
4-7肺热咳嗽贴(寒性)
功效:清肺热、化热痰;
适应症状:反复咳嗽痰黄而稠,鼻咽干燥、烦渴便秘、面唇红赤、舌红苔黄厚;
证候分析:热邪客于皮毛,毛孔开启,故身热汗出;热邪犯肺,肺失清肃,热灼津液,故痰黄粘稠,鼻流浊涕,口渴、咽红、便秘;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红为风热犯表之象。
敷贴穴位:肚脐、双肺俞、膻中;
常用搭配及技巧:热像重,搭配支气管肺炎贴和口腔溃疡贴。
4-8防感咳嗽贴(温性)
功效:健脾润肺、补气血、提高免疫力;
适应症状:体虚自汗、泄泻、咳嗽、脾胃气虚,消化吸收差、燥湿健脾,预防免疫缺陷病或者先天疾病、滥用抗生素激素引起的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敷贴穴位:肚脐;
常用搭配及技巧:
(1)孩子经常打针吃药服用抗生素激素药物比较多的或者因免疫力低引起的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
(2)脾胃气虚、消化吸收差,可以搭配开胃健脾贴或者消化不良贴;
(3)唇色淡白、舌质淡白、指甲色淡、气血不足者;
(4)宝宝体质偏弱,可以做为保健贴调理体质。
4-9过敏性哮喘贴
功效:清肺定喘,化痰止咳。此贴可用于过敏性哮喘,咳嗽清涕不止,流感引起的鼻塞流清涕、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感冒引起的咳嗽均适用;
贴敷穴位:肚脐、膻中、双肺俞;
适用人群:成人儿童均可使用;
贴敷时间:8-12小时,过敏者慎用;
过敏性哮喘的贴敷方法:肚脐贴防感咳嗽,膻中、双肺俞贴过敏性哮喘贴;
流感、鼻塞、清涕不止:大椎贴风寒感冒,肚脐、膻中贴过敏性哮喘,清涕止住后咳嗽加重,大椎贴急性支气管炎,膻中贴哮喘贴,肚脐贴去火贴咳嗽可止。有过肺炎病史的,大椎贴支气管肺炎贴,肚脐贴过敏性哮喘贴,膻中贴祛火贴;
5穴位贴:脾胃系列▲素正堂脾胃保健贴
5-1脾胃黄金搭档之:消化不良贴(温性)
5-2脾胃黄金搭档之:开胃健脾贴(温性)
适应症状:针对于小儿长期厌食、食欲不振,或进食量减少的症状。
病因病机:本病多由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节或它病伤脾,以及长期偏食等损伤脾胃而致。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传于小肠,分清别浊。脾阳伤则运化失职,胃阴伤则不思进食。
敷贴穴位:肚脐、中脘(消化不良贴中脘,开胃健脾贴肚脐,7天一个疗程);
常用搭配及技巧:
消化不良贴:对于食积于腹内而引起的腹胀、多屁、无食欲、呕酸水效佳;
开胃健脾贴:可用于长期性的脾胃保健贴,对于脾虚型的大便不成形效佳。
5-3食积贴(寒性)
功效:消食积、清胃热;
适应症状:因饮食难消化食物而食积于腑内,形成内热,出现呕吐、厌恶饮食、大便腥臭苔黄厚腻;
敷贴穴位:肚脐、中脘;
特别注意:干粉贴敷,药性寒凉,最多不超过三次,后可用伤食贴代替。
5-4伤食贴(寒性)
功效:消食导滞、健运脾胃;
适应症状:因饮食油腻,过量、及杂食等引起的伤食、脾胃受损、腹胀、舌苔白腻等;
敷贴穴位:肚脐、中脘;
证候分析:因饮食过量、生冷不均、杂食相克而导致食物滞纳在胃,不能消化致使脾胃功能减退而出现腹胀腹痛,吞吐不适的。
5-5通便贴(寒性)
功效:润肠通便;
适应症状:燥热便秘,症见大便干结,排除困难,或兼口臭,面赤身热,舌苔黄燥等;
敷贴穴位:肚脐;
常用搭配及技巧:
实秘,即热秘,大便干结,伴随五心烦热,有口气,面赤耳红,还伴随腹胀,纳呆,食欲不振,苔厚腻,舌红口干,津液不足,小便短黄,舌苔黄燥,肚子热,排便困难,放屁臭,腹胀拒按,睡眠不安,入睡困难,或入睡后不安稳。
5-6通便(虚秘)贴(温性)
功效:润肠通便;
适应症状:气虚便秘,血虚便秘效佳;
敷贴穴位:肚脐;
常用搭配及技巧:
虚秘,大便不硬,微微发汗,排泄不畅,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面色发白或发黄,没光泽,少气懒言,腹胀软绵,小便量多清长,肌肉松软,四肢无力,四肢不温,食欲不振,动则汗出,气短,舌质淡白,纯色淡白以上症状的便秘可以选用通便贴(虚秘型)。
5-7止吐消食贴(温性)
功效:健脾、止呕;
适应症状:小儿呕吐因饮食积滞,或脾胃虚寒,呕吐物酸臭、伴有腹胀等。
病因病机:呕吐是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出的一种常见病,无季节的限制,凡内伤乳食,大惊卒恐、以及其它脏腑疾病影响到胃的功能,而致胃气上逆均可引起呕吐。小儿发生呕吐的原因,以乳食伤胃,胃中积热,脾胃虚寒,肝气犯胃为多见,其病变部位在胃和肝脾密切相关,脾胃脏腑相配升降相合生理上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消化吸收及精微转输,若脾胃不和则升降失合而呕吐,肝脏气机对胃气有直接影响,肝气疏泄正常则胃气和降通顺,若肝气横逆犯胃,则可使胃失通降而致呕吐。
敷贴穴位:双涌泉、肚脐;
常用搭配及技巧:
(1)如果发烧、吐、不拉:感冒退烧贴双涌泉,止吐消食贴肚脐,伤食贴中脘;
(2)如果不发烧:止吐消食贴涌泉+中脘。
5-8止汗防感贴(温性)
功效:健脾益气、固表止汗;
适应症状: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所致的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适应于自汗盗汗,健脾益气,固表止汗、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敷贴穴位:肚脐;
适应症状为时时汗出,动则益甚,常伴见精神萎靡、面色淡白、肢体欠温或酸楚、气短乏力、易患感冒、舌质淡、苔薄白等。
5-9肠系膜淋巴结炎贴(寒性)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适应症状: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呈阵发性发作,有压痛和反跳痛,痛点不固定。
敷贴穴位:肚脐、中脘;
证候分析:中医认为,饮食不节,痰热互结,食滞积热,热毒蕴结,郁久而发或寒邪直接通过腹部口腔背部进入体内;
治则:清热解毒、宽肠化滞、理气止痛、扶正祛邪;
注意事项:由于本病病程较长,易于复发治疗较慢,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患儿的饮食调护,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糖、维生素及植物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为主,禁食生冷、瓜果、饮料及糖类海鲜鱼腥肉类。
6穴位贴:腹泻系列▲素正堂腹泻保健贴
(一)泄泻的病因病机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泄泻病因一:感受外邪小儿脏腑柔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自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外感风、寒、署、热诸邪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泄,古“无湿不成泻”说。长夏多湿,故外感泄泻以夏季多见,其中又以湿热泄最常见,风寒致泄则四季均有。
泄泻病因二:内伤饮食。由于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不洁,过食生冷瓜果或难以消化食物,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不及,胃伤则不能腐熟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发生泄泻。
泄泻病因三:脾胃虚弱。小儿脾常不足,若后天调护不当或久病不愈致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司腐熟无能,使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湿水谷合污而下形成泄泻。
泄泻病因四:脾肾阳虚。若小儿禀赋不足,或久泻久病均可损伤脾肾之阳,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温煦阴寒内盛水谷不化,并走大肠;肾开二阴,司二便,如肾阳不足,则泄泻不止。
(二)泄泻的辨证论治
6-1寒湿泻(温性)
主证: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色淡不臭,腹痛肠鸣;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贴敷穴位:肚脐、天枢;
6-2湿热泻贴(寒性)
主证:泻下稀薄如水样或蛋花样,色黄,泻下急迫,量多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不振,身热乏力,口渴小便黄,肛门灼热而痛。舌红苔黄腻,指纹紫;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贴敷穴位:肚脐、天枢。
6-3消化不良伤食泻贴(寒性)
主证: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泄后痛减,大便稀溏夹有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嗳气酸馊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脉滑实指纹滞;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贴敷穴位:肚脐、天枢。
6-4急慢性腹泻贴(热性)
主证:便蛋花样或水样,每日5-8次,食欲不振,大便镜检有脂肪滴效佳。寒症腹泻通用;
治疗原则:温中止泻;
贴敷穴位:肚脐、天枢。
6-5秋季腹泻贴(轮状病毒)
主证:排黄色水一般5~10次每天,重者超过20次每天。无热或伴有发热,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病儿早期可出现呕吐,呼吸道症状;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消炎止泻;
贴敷穴位:肚脐、天枢。
6-6婴儿久泻贴(温性)
主证:对久泻不止,日泻7-10次,呕吐,便中夹有粘液及不消化食物效佳;
治疗原则:温中止泻;
贴敷穴位:肚脐、天枢。
6-7消化不良腹痛泻贴(热性)
主证:对脾胃虚寒或寒食内积、无菌性腹泻、腹胀、腹痛效佳,细菌性无效。
治疗原则:消食止泻,温中散寒;
贴敷穴位:肚脐、天枢。
6-8急慢性肠炎(热性)
主证:急慢性肠炎,腹泻,久泻,腹胀,肠鸣不通,腹痛。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散积,疏肝理气,降逆阳止泻;
贴敷穴位:肚脐或中脘或双天枢。
贴敷方法:每贴贴敷12-18小时,一天一次,三至五次一疗程。
7穴位贴:保健贴系列7-1祛湿贴
功效:补脾暖肾,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除湿毒,疏风散寒,舌体胖大,舌苔黄腻,风疹、湿疹等各类疹毒,退实热,祛虚热,筋骨疼痛,手足发凉等与寒湿、湿热诸症;
适用人群:成人儿童均可使用;
使用方法与穴位:
把敷贴贴在双侧涌泉穴位上12小时以上。每日一换,儿童贴6-8小时,儿童只能贴在涌泉穴。成人的各类疹毒可肚脐、涌泉同时贴,肚脐贴10小时,每日一换。
7-2脏腑祛火贴
功效:祛脏腑之火;
适用人群:成人儿童均可使用;
适应症状:针对五脏心、肺、胃、肝、胆、肾热所表现的各种上火现象均适用;针对舌苔黄厚,干燥,口渴,血糖偏高的消渴症。烦躁不安,面红目赤,午后低热,尿黄及下焦各种湿热症,妇女血滞,血崩,“五淋”均有效;
7-3滋补气血保健贴
功效:活血,滋阴,补气血,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安神益智;
适用人群:亚健康(内外虚症皆可使用);
适应症状:人体正气不足,气血不足,导致抗病能力变弱,生理机能减退,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血虚烦躁,气虚无力,身体长期不在最佳状态;
使用方法:每日一贴,贴敷于气海穴,一次贴敷8-12小时,10次一疗程;
贴敷穴位:气海
备注:孕妇禁用,中药过敏者禁用,可以作为保健贴长期使用;
7-4疲劳综合征保健贴
功效:补益气血,疏通经络,散瘀,散寒止痛,清热平肝,镇静,温肾,助阳;
适用人群:12岁以上,根据辨证,皆可使用;
适应症状:半个月以上,常感乏力,劳作后疲乏加重,有时头晕,健忘,记忆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经常做梦或嗜睡,醒后依然疲劳,易紧张,烦躁,易怒,心慌,气短等;
使用方法:脊柱两侧,腰椎两侧,(关元+气海必须贴),一次敷贴8-12小时。隔日一贴。10次一疗程,建议2-3个疗程。
贴敷穴位:关元+气海+腰椎两侧或关元+气海+脊柱两侧。
备注:孕妇禁用,经期慎用,中药过敏者禁用,注意不要贴敷肚脐;
7-5失眠保健贴
功效:养血安神,镇静,静心,除烦,行气解郁,催眠,平肝,调营卫;
适用人群:失眠人群
适应症状:心神不宁,精神不安,心悸失眠,失眠多梦,易惊醒,入睡困难;
使用方法:睡前半小时贴敷肚脐,晨取即可,保证贴敷时间8-12小时。一天一次,五天一疗程;
贴敷穴位:肚脐
备注:孕妇禁用,经期慎用,中药过敏者禁用;
7-6急性乳腺炎贴(寒性,成人)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散结;
适应症状:哺乳期乳房受挤压、撞击等外伤引起的炎症,包块,局部红肿疼痛;
敷贴穴位:肚脐和关元穴,重者贴双肾俞,关元,中极穴,或者阿是穴;
证候分析:急性乳腺炎在开始时患侧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尤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结块或有或无,全身症状可不明显,或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燥等。然后,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烧、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等。常可在4~5日内形成脓肿,可出现乳房搏动性疼痛,局部皮肤红肿,透亮。成脓时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
7-7月经不调保健贴
功效:疏肝行气,理气解郁,镇痛,补血,活血祛瘀,通络;
适用人群:月经不调;
适应症状: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无定期,或小腹疼痛,并伴有血块;
使用方法:月经开始前5天,结束后5天贴敷涌泉穴+关元穴,一次贴敷6-12小时;
贴敷穴位:涌泉穴+关元穴
备注:经期不得使用,中药过敏者禁用,可以作为保健贴长期使用;
搭配使用:月经不调可辨证与宫寒足浴粉或气滞血瘀足浴粉一起使用;
7-8减肥贴(寒性)
功效:清胃热、健脾、利水湿、散痰饮;
适应症状:肥胖、痰湿重、脾胃气虚、肠胃湿热或燥热。对于痰湿体质,下身肥胖者效佳;也可用于脾胃贴辅助维护。
贴敷穴位:肚脐(可按疗程贴,一个月一疗程)。
备注:5岁以上可用此贴。
8穴位贴:其它系列8-1小儿惊吓贴(温性)
功效:清热、守心、安神;
适应症状:小儿面色晦暗,头额眼圈及环口处色青明显、睡卧易惊或难以入睡、睡后张口露睛身微热或不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四肢不温、大便溏泄色绿或带有消化不良便;
敷贴穴位:肚脐;
惊吓发烧:小儿惊吓贴肚脐+感冒退烧贴双涌泉。
8-2小儿黄疸贴(温性)
婴儿出生后,2-7天内出现颜面,颈部以至全身皮肤发黄,首发于面部和脖子,然后蔓延到身体其它部位,出生2-3天时出现,4-5天时可达到顶峰,约1周后大多可自行消退,症状较为严重的新生儿黄染部位遍布全身,甚至呕吐物也呈现黄色,时间可持续至少1周,但大小便颜色正常,也无贫血和肝脾肿胀等现象,从发生几率上看,早产儿发生生理性黄疸的几率高于正常新生儿,其程度也较为严重。
新生儿正常值:
足月儿黄疸正常值:胆红素低于12,9mg/dl;早产儿黄疸正常值:胆红素低于15mg/dl;
病因病机:初生儿黄疸多与胎孕有关,黄疸可分为两种类型,其发病原因亦有二:
(1)湿热瘀滞母体传于胎儿,由于胎儿幼弱,湿热不得疏泄,蕴郁体内透发肌表,面色黄而鲜明,称为阳黄。
(2)母体素有寒湿之邪传于胎儿,由于胎儿元气不足脾气虚弱,不能湿气疏泄,滞留体内溢于肌表成黄疸,或营养不足,先天之真元亏损。气血两虚,生后易出现黄疸,此黄疸面色灰黄,称为阴黄,阴黄亦可由阳黄日久不退,病久元虚转为寒湿所致。
贴敷穴位:黄疸多见于婴儿,皮肤娇嫩,建议贴于双涌泉,前两天可一天两次,每次6-8小时,后期一天一次即可。
8-3小儿流涎贴(温性)
功效:散寒化痰、导热下行;
适应症状:流涎不止,涎液清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而滑;
敷贴穴位:肚脐;
证候分析:小儿流涎也就是小儿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症状,3-6个月的婴儿唾液腺发育渐完善唾液分泌增多,当乳牙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使唾液分泌增加而流涎,属于生理现象。超过6个月还流涎,应考虑是病理现象,多是因为脾胃虚弱不能摄纳精液所致,治疗应以健脾益气,燥湿和胃,补肾摄涎为主。
小儿流涎贴可以搭配开胃健脾贴一起贴,小儿流涎贴在肚脐,开胃健脾贴在中脘。
8-4遗尿贴
遗尿是指3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正常小儿1岁后白天已渐渐控制小便,随着小儿经脉渐盛,气血渐充,脏腑渐实,知识渐开排尿的控制与表达能力逐步完善。若三岁以后夜间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而经常尿床,就是遗尿症。
(一)肾气不足:肾为先天,职司二便;膀胱主藏尿液,与肾为表里。尿液能贮藏于膀胱而不漏泄,须靠肾气的固摄;尿液能排出体外,则是靠肾的通利,肾的这两种功能称为开阖,肾的开阖主要靠肾的气化功能来调节。肾气不足,就会导致下焦虚寒,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司,不能约束水道而遗尿。
(二)肝经湿热:肝主疏泄,通畅气机,肝经郁热,热郁化火,迫注膀胱而致遗尿。
(一)肾气不足
主证:睡中经常遗尿,多则数次。小便清长,面白少华,神疲乏力,智力较同龄儿稍差,肢冷畏寒,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
证候分析:肾司二便,与膀胱互为表里,肾与膀胱气虚,下元虚寒则约束无权,不能制约水道故遗尿;肾虚则真阳不足,故神疲乏力,面白少华,肢冷畏寒。
治则:温阳补肾,固涩小便
贴敷:肚脐
(二)肝经湿热
主证:尿出之尿量不多,但尿有臊味,尿色较黄,平时性情急躁。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证候分析:肝经郁热,蕴结下焦,热迫膀胱,故尿遗而出;湿热蕴结膀胱,热灼津液故尿臊色黄。尿短量少;湿热内蕴,郁结化火,肝热偏亢,故性情急躁;
治则:平肝清热
贴敷:火大先去火,先贴清热咽扁,火下去后再贴遗尿贴。
9三伏/三九贴9-1三伏贴
素正堂三伏贴共有脾胃、防感、咳喘、鼻炎、关节风湿共五大类。
9-2三九贴
素正堂三九贴共有脾胃、防感、咳喘、鼻炎、关节风湿共五大类。
以下不属于敷贴类
10其它类10-1白鲜皮皮肤抑菌液
▲图:白鲜皮皮肤抑菌液
弘扬国粹,打破传统,造福人类。白鲜皮皮肤抑菌液是祖传秘方,是几代人的探索和恪守,今天终于横空出世了,白鲜皮皮肤抑菌液的问世必将颠覆和改变传统意义上对皮肤病的认识,为各类皮肤病患者带来福音,解除疾病的痛苦。
白鲜皮皮肤抑菌液配方精良用药考究,工艺严谨,疗效理想,对于用过各类中西药无效的患者都能有很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到%;
适用范围:银屑病(牛皮癣)湿疹、神经性皮炎、紫外线过敏、淀粉样改变、扁平苔藓、带状疱疹(蛇串疮)、掌趾脓疱病、甲沟炎、灰指甲、毛囊炎、体癣、股癣、扁平疣、硬皮症等。
使用方法:本品为酊剂,使用时用医用消毒棉签或专用毛刷涂抹病灶部位,每日早晚各一次。
注意事项:
(1)在使用前要在身体的表面小范围的涂抹一块,观察有无过敏反应,观察十二小时后没有不良反应后再进行涂抹;
(2)本品易燃易挥发,远离火源用后密封,放置阴凉干燥处;
(3)本品只能外用,严禁入口、入眼;
(4)幼儿皮肤娇嫩,禁用,只适用于成年人,十二岁以下慎用;
(5)有药物过敏史和酒精过敏者禁用;
(6)皮肤出脓水,皮肤外伤出血,皮肤溃烂者严禁使用。
10-2蕲艾驱蚊露
▲图:蕲艾驱蚊露
品名:素正堂·蕲艾驱蚊露;
规格:ml/瓶,50瓶/箱;
主要成分:艾叶提取液等;
适用人群:小儿、成人均可使用;
功效:防蚊驱蚊、抑菌止痒、清凉爽快;
用法:仅供外用,清洁皮肤后涂抹于所需部位;
注意事项:孕妇及体质极其虚弱者慎用;阴凉存放,置于婴幼儿不能触碰的地方;如出现不适请停止使用;请勿入口及及眼。
10-3过敏性鼻炎粉
功效:散寒、理气化痰、祛风抗敏;
适应症状: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等寒症;
用法:用棉棒蘸粉塞患者鼻腔中,做深呼吸,每天用2-3次。
10-4鼻窦炎粉
功效:疏风清热、消炎通窍
适应症状:鼻流脓涕,鼻粘膜充血,慢性鼻堵塞,打鼾,咳嗽等热证。
用法:用棉棒蘸粉塞患者鼻腔中,做深呼吸,每天用2-3次。
10-5头痛散
适用症状:适合于顽固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受凉引起的头痛。
用法:用棉棒蘸粉,左侧头痛塞右侧,右侧头痛塞左侧,两侧都痛左右都塞,一般5-10分钟内止痛。
10-6痛经散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温经散寒
适应症状:多因宫寒引起的例假疼痛交剧,女孩治愈高。一般为轻到中度疼痛,以第一二天为最剧。一般可以忍受,严重者如影响到工作和学习。
用法:用棉棒蘸粉塞患者鼻腔中,做深呼吸,痛时使用15分钟内止痛,适合原发性痛经。
10-7蛇油膏
功效:清热利湿
适应症状:湿疹、蚊虫叮咬、各种烧烫伤不留疤痕、牙痛、中耳炎、皮肤炎症、跌打外伤、冻疮、妇科炎症、脚气。
用法:用棉签或吸管抹到患处,一般一次见效,1-3次达到很好的效果。
10-8足浴粉与熏洗粉
素正堂足浴粉及熏洗粉详细介绍,请扫维直达:
▲扫码进入足浴粉专用链接
以仁为本·正达天下。素正堂敷贴因“纯中药·无添加"的品质及显著的功效,口碑与市场使用率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体分类如下:1炎症系列7款
清热咽扁、口腔溃疡、急性支气管炎、腺样体肥大、咽喉炎、支气管肺炎、过敏性鼻炎
2发烧系列3款
感冒退烧、肺炎高热、积食发烧
3感冒系列3款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感冒
4咳嗽系列8款
风寒咳嗽、肺燥咳嗽、咳喘化痰、伤食咳嗽、阴虚咳嗽、热咳通用、防感咳嗽、过敏性哮喘
5脾胃系列9款
消化不良、开胃健脾、食积、伤食、通便、通便(虚秘)、止吐消食、止汗防感、肠系膜淋巴结炎
6腹泻系列8款
寒湿泻、湿热泻、消化不良伤食泻、急慢性腹泻、秋季腹泻、婴儿久泻、消化不良腹痛泻、急慢性肠炎
7保健系列8款
祛湿贴、脏腑祛火、滋补气血、疲劳综合征、失眠、急性乳腺炎、月经不调、减肥
8其它系列4款
小儿惊吓、小儿黄疸、小儿流涎、遗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