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洗疗法是利用药物煎汤的热蒸汽熏蒸患处,待温后以药液淋洗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借助腰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药液的淋洗又能使疮口洁净,祛除毒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疗法起源甚早,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已经有记载熏洗方8首。张仲景《金匮要略》说:“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熏之”。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渍之”、“淋洗”的论述。唐代《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中熏洗疗法已推广应用于治疗很多疾病如:痈疽、瘾疹白屑、丹毒、漆疮、烫伤、冻疮、手足皲裂、痔疮以及妇科、眼科等等一些疾病。宋代《太平圣惠方》有熏洗方首,其中眼科24首,阴疮阴部湿疹24首,扭伤骨折11首。金元时期张子和把熏洗疗法列为治病之大法。齐德元《外科精义》著有“溻渍疮肿法”专论:“疮肿初生,经一二日不退,即须用汤水淋射之,其在四肢者溻渍之,其在腰腹背者淋射之。。。,稍凉,则急令再换,慎勿冷用”。明代《外科正宗》、《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外科启玄》、《奇效神书》等著作中都有阐述,清代吴尚先将熏洗分为熏法、蒸法、淋法、坐浴和烫熨等法。本疗法主要是通过温热药液熏蒸洗浴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有别于熏蒸疗法单纯以药液的热蒸汽熏蒸治疗疾病。
基本内容:
本疗法可分为全身熏洗法和局部熏洗法,局部熏洗法又可细分手部熏洗法、足部熏洗法、眼熏洗法、坐浴熏法等。
按病症配制处方,经煎煮后倒入容器,外罩布单将患部与容器盖严进行熏疗。待药液不烫时再进行淋洗、浸渍。若熏洗眼部,可将药液放入保温瓶中,先熏后洗,以消毒棉花蘸药频频热洗患眼,亦可用洗眼杯洗眼。本疗法一般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
临床应用:
一、风寒感冒:
1、取麻黄桂枝生姜紫苏甘草煎汤熏洗头面,得汗而解。
2、取荆芥防风白芷柴胡羌活独活生姜煎汤熏洗头面部,先熏后洗,每天2次。
3、紫苏川芎花椒葱白藿香茶叶煎汤熏洗头面。
二、风湿性关节炎
1、取虎杖桃树枝柳枝、桑枝槐枝煎煮后倒入桶内,先熏后洗,每天2次,每次30-60分钟。
2、羌活独活威灵仙狗脊煎煮后趁热熏洗患处,每天1-2次,每次30-60分钟。
3、制川草乌透骨草姜黄海桐皮威灵仙苏木五加皮红花用纱布包后加水煮沸20分钟乘热熏洗患处,每天1—2次,每次30-60分钟。
三、疖肿、毛囊炎
取连翘黄柏苦参牛膝川椒水煎熏洗,用坐板疮。
2、野菊花黄芩蒲公英生草水煎熏洗,用于发际疮。
3、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苦参黄芩水煎熏洗每天3次,用于脓疱疮。
湿疹皮炎:
1、苦参白藓皮地肤子土茯苓蛇床子蝉蜕黄芩煎汤熏洗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2、黄柏五倍子土槿皮蛇床子苦参枯矾煎后熏洗,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跌打损伤:
1、透骨草艾叶独活桂枝刘寄奴煎汤熏洗。
2、制川草乌甘松艾叶细辛透骨草五加皮水煎熏洗。
眼科疾病:
1、菊花银花、蒲公英、黄芩先熏后洗,每天2次,主治急性结膜炎。
2、桑叶菊花黄连生地连翘先熏后洗每天2次,主治麦粒肿。
注意事项:
1、药物煎煮加水要适量,太多则浓度降低,蒸煮时间据药物性质而定,芳香性药物一般煮沸10—15分钟,块状和根茎类药物则须煮沸30分钟。
2、应用时药液温度要适宜,防止烫伤皮肤。
3、熏洗后要用毛巾擦干患部,并注意避风和保暖。
4、妇女经期和妊娠不宜坐浴和熏洗阴部。
5、熏洗药不可内服。
按语:
本疗法简便易行,适应症广,疗效显著,亦无副作用,尤其对于皮肤、关节、肛门等疾病,可直接作用于病所,能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