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脓疱病治疗专科医院 >> 脓疱病诊断 >> 中医临床学外科之脓疱疮篇

中医临床学外科之脓疱疮篇

 

《中医临床学》外科之脓疱疮篇 本病是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具有接触传染的特点,蔓延迅速,尤其夏秋季节多在儿童中流行。原发损害为丘疹、水疱或脓疱,容易破溃,流出脓性分泌物,结成脓痂,又称“黄水疮”、“滴脓疮”。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脓疱病”。愈后不留瘢痕,局部可留有色素沉着,日后可逐渐消退。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是外受暑湿邪毒的侵袭,内因肺胃蕴热,两热相合郁结肌肤,腠理疏泄不畅,熏蒸皮肤所发。亦有因皮肤损伤或机体抵抗力低下,接触毒邪而直接发病。《外科启玄》说:“黄水疮一名滴脓疮,脓水到处即成疮,亦是脾经有湿热。”《疮疡经验全书》中指出本病“皆受酷暑热毒之气,蒸入肌肉”而成。反复发作者,由于邪毒久羁,可造成脾胃虚弱。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一是抓主证,明确诊断。本病初起为红斑或水疱,由米粒大至黄豆大不等,迅速变为脓疱,损害数目逐渐增多,周围有轻度红晕,脓疱丰满紧张,数日后疱壁弛缓,容易破裂,露出潮红糜烂面,流出黄水,干燥后结成米黄色或灰黄色厚痂,逐渐痂皮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本病多发颜面、四肢等露出部位,自觉瘙痒,重者伴有发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病程长短不一,少数可延及数月。常并发疖肿,严重者可并发肾脏疾病。二是以脓疱的多少、糜烂面色泽的鲜、污,以及病程的长短辨其虚实。三是应与水痘、脓窝疮进行鉴别诊断。

水痘:多在冬、春季流行,全身症状明显,皮疹以大小不等发亮的水疱为主,可同时见到红斑、疱疹、结痂等各种不同的皮损。

脓窝疮:常因虱病、疥疮、湿疥、虫咬皮炎等继发感染而成,脓疱壁较厚,破后凹陷成窝,结成厚痂。

  

(二)论治要点

湿热蕴蒸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因此在治疗上以清热化湿为主,反复发作,脾虚湿盛者治宜健脾渗湿。

(三)常见证治   

根据临床特点,可分如下二种论治。

1.湿热蕴蒸:水疱迅速变为脓疱,脓疱较密集,脓疱周围绕有红晕,脓疱破裂有黄色较稠的脓汁溢出,覆盖于潮红的糜烂面上,并瘙痒,全身有发热,口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

方药:清暑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连翘10g,花粉30g,赤芍15g,滑石20g(布包),车前子10g(布包),金银花10g,泽泻12g,淡竹叶10g,黄连12g,黄芩12g,黄柏10g,山栀10g,甘草6g。

编者按:面目浮肿者,加桑白皮10g、桔梗10g、猪苓10g。痒甚者,加白蒺藜10g、蝉衣10g。

2.脾虚湿盛:脓疱分布稀疏,周围红晕不显,破后流出清稀淡黄的脓汁,糜烂面淡红污秽,并见面色萎黄,胸脘痞满,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缓。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莲子肉15g,薏苡仁30g,砂仁12g,桔梗10g,白扁豆30g,茯苓10g,党参30g,白术10g,山药30g,甘草6g。

编者按:脓液清稀者加金银花10g、车前子10g(布包)。

(四)外治法

1.糜烂脓痂较厚者,用红油膏渗九一丹外敷;或用5%硫黄软膏外敷。

2.地榆洗剂,水煎外洗,一日二次。

3.青黛散用麻油调膏外涂患处。

临证权变

本病轻者不需内服药,外治即可。若并发疖肿者,可加重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蒲公英等。

调护

1.病变处禁用水洗,避免抓搔,以免传播。

2.炎夏季节每日洗澡1~2次。浴后扑痱子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幼儿园、托儿所在夏季对儿童应作定期检查,发现患儿立即隔离治疗。

应用例案

王××,男,6岁,患者于五天前先是头面部皮肤焮红而起水泡,继则四肢躯干亦有出现,水泡密布,小者如豌豆,大者如樱桃,逐渐灌脓,以两下肢为甚。今脓疱已大部破碎,脓水淋漓,疼痛不已,两侧腹股沟淋巴结亦肿痛,发热夜重。(体温39.5℃),纳食减退。口干,小便黄,苔黄质红,脉来数疾。病在盛夏,是属暑邪湿热客于皮肤,外不得泄,而成本证。治拟清解。①银花藤各15克,连翘9克,赤芍、赤茯苓各9克,川连2克,黄芩4.5克,六一散12克,车前子9克,丹皮6克,黑栀子9克,绿豆衣9克,竹叶10片,水煎服。②黄灵丹,麻油调成糊状,涂于泡疹处,一日两次。③青敷药,敷于两腹股沟淋巴结上,一日一次。内外并治两天,局部与全身症状相继减退。原法续施四天,病即全愈。

按:脓疱密布,身发高热,为暑热充斥,用黄连解毒汤加六一散、银花藤、连翘、竹叶、绿豆衣以清暑热,赤苓、车前子以利湿,用药甚为得力。用黄灵丹外涂、青敷药外敷,内外同治,毒化疮消,故病即痊愈。(节选自《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选》)

按语:我师郑伟达教授幼承家学,又师承名师新中国中医药的奠基人,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主任中医师),郑孙谋教授(全国五百老,主任中医师)等著名专家。从医40多年,深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尊经不泥古,尚经方,时方而创新,励行实践,注重实用。主治肿瘤病及各种疑难疾病。内,外,妇,儿,眼,鼻,喉科。临床治疗方面,诊断确切。立法严谨,以法统方,喜用合方,方中有中,方方相扣,处方用药,灵活稳当,尤其擅于运用经方,不拘时方,验方均广为采用。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独具一格,疗效优异,治愈癌症和疑难病者不计其数。

简便验方

1.苦杏仁

放火上烧着,待其外壳黑焦后剥去,将杏仁研成泥,用香油调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3次。(节选自《新中医》年1月)

2.枯矾冰硼散适量

先用枯矾化水外洗患处,除去脓痂,然后用冰硼散撒于患处。(节选自《新医药学杂志》年11月)

文献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脓窠疮第七十七》“脓窠疮,乃肺经有热,脾经有湿,二气交感其患先从小疱作痒,后变脓疱做疼,所以脓窠疮也,甚者清热散风,凉血除湿治之,凉血清风散是也。”

主编:郑伟达

副主编:郑东京

校正:郑东英

编辑出版:刘雨昕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md.com/wahl/10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