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毁性掌跖角皮症一例
王瑞丽,敖俊红,张学才,王文岭
作者单位:,医院全军皮肤损伤修复研究所
作者简介:王瑞丽,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病史
患者,男,44岁。主因双足、双手皲裂、溃疡、挛缩伴疼痛40余年、加重2年,于年1月13日就诊。患者2岁时,无明显诱因双手出现红斑、鳞屑伴瘙痒,随后双足出现类似症状,医院按“鹅掌风”给予相关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缓解且进行性加重。双手指、双足趾逐渐挛缩,双手指关节僵硬,屈曲状固定,不能抓握,足趾、足跖角化增厚;近2年,双足症状进一步加重,且右足跖溃烂,影响行走。1年前,医院诊断为双下肢坏死,建议截肢治疗,患者拒绝。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症状。患者自发病来听力、读说能力正常,无明显脱发、口腔溃疡及智力障碍,其余皮肤正常,发汗功能良好。
皮肤科情况
组织病理诊断
右足跖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可见片状表皮均质改变、坏死及细胞间海绵水肿,真皮乳头水肿,真皮见小血管扩张,内皮细胞呈钉突样改变(图2)。
CT检查
因患者拒绝,未行X线检查。双下肢及踝关节CT平扫提示:双踝关节及足部感染,以右侧为甚;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双下肢动脉硬化样改变。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诊断为残毁性掌跖角皮症。给予患者换药并建议截肢治疗,患者拒绝,后失访。
残毁性掌跖角皮症又称残毁性遗传性角质瘤,于年由德国学者Vohwinkel首先描述并命名,因此该病又称为沃温克耳综合征VS。本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呈家族性发病,而隐性遗传方式也有报道。其好发于白人和女性,多于婴幼儿起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偶可伴有先天性鱼鳞病、松解性角化过度、瘢痕性脱发、高频性耳聋、口周脂溢性皮炎、白癜风、智能障碍等,当伴有口腔周围角化斑时,称为Olmsted综合征。遗传学研究发现2个残毁性掌跖角化病的相关位点:①连接蛋白26的缝隙连接GJB2基因D66H错义突变导致缝隙连接异常,损伤了表皮分化以及内耳功能,导致了伴有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的VS;②兜甲蛋白的LOR基因突变干扰了角质化细胞终末分化的凋亡过程,与伴有鱼鳞病而不伴听觉丧失的VS有关。刘玉梅等通过对2例残毁性掌跖角皮症患者的基因测序证实了1例患者发生兜甲蛋白基因突变。
DOI:10./sypfbxzz.-.0418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8(4):-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原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订阅方式:①邮局订阅(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全国邮发代号:2-。②编辑部直接订阅(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注明订阅数量、邮寄地址,并请致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