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10月将进入“寒露”和“霜降”节气,各地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明显加大,池塘水质渐趋老化,容易诱发水生动物真菌性和寄生虫疾病。水产养殖也进入收获季节,鱼虾蟹陆续起捕上市。北方地区进入越冬前的准备阶段,要注意对越冬苗种的强化培育;南方大部地区依然是养殖品种的良好生长期,起捕拉网时要注意对养殖对象的影响,避免因机械损伤导致疾病发生。
一、病情预测
(一)鱼类疾病1、草鱼出血病:是由水生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偏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率偏高,水温变化较大,鱼体抵抗力低下,易使草鱼出血病流行。发病水温20℃~30℃,25℃~28℃最易发病。各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2、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可感染多数淡水鱼类,具有病程急、死亡率高等特点,特别是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时发病率高,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3、细菌性肠炎病:是草鱼、青鱼的高发病,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发病,鲤、鳙也有少量发生该病。水温在18℃以上病情开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造成的死亡率较高。各草鱼、青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4、鮰类肠败血症:由鮰爱德华菌感染鮰科鱼类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病对象为斑点叉尾鮰,因鮰鱼规格和个体免疫力等差异,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形式。急性型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头穿孔”。该病从苗种到成鱼均可发生,流行时间长,发病水温为24~28℃。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鮰鱼主产区需重点防控。
5、车轮虫病:是由大量、多种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皮肤或鳃部引发的疾病,主要有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等,是我国养鱼生产中比较流行和危害较大的一种寄生虫病,全国各地的养鱼区均有发生,在连续阴雨天气要尤为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