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小貂仔皮肤感染的两种情况:脓包症和黏仔病
脓包症仔貂脓包症多发生于新生的小貂,一般是出生后2-5天的小仔多发,潜伏期1-2天,多为急性病,刚出生2天以内的死亡率高,4日龄后的及时治疗处理,一般会治愈,不会死亡。这个病的主要特征是长脓包,主要集中在脖颈处、会阴部和肛门附近的皮肤上,一开始脓包比较小,小米粒大小,然后融合后有高粱米粒大甚至豌豆大,破溃后会流出黄绿色浓汁,有的貂整个皮肤病变区变得发红、偏紫,很硬,是很严重的。
这个病主要是由环境中的细菌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黏膜双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克雷伯氏菌都可以引起。这些菌可以通过饲料、粪便或被细菌污染的环境等传播。由于刚出生的小仔免疫力比较弱,很容易感染此病,彩貂居多。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消毒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且还要搞好窝箱卫生。如果小仔得了这个病,怎么办?可以用针头将脓包挑破,挤出浓汁,然后避免再次感染细菌,用双氧水或聚维酮碘消毒剂给皮肤消毒,用青链霉素配成溶液涂抹,同时母兽打消炎针(青链霉素)配合治疗效果好。
仔貂湿疹(黏仔病)此病多在分窝前多发,小仔已经大些了,浑身的毛像被水洗过一样,湿漉漉的,毛是卷曲的,一般窝产仔数多的窝多发,病初貂仔腹部、后躯、四肢末端及大腿内侧皮肤浸湿、皮肤充血发炎,有的有渗出物乃至化脓破溃;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在卫生消毒上。
因为一般发生这种情况的,窝箱卫生都不好,小仔身体长期浸在粪尿中,因为有的是母貂拉窝,有的是因为仔大了,母貂不会吃仔粪便,小仔也拉窝,尤其是仔多的窝,还有的是母貂往笼里叼食,笼子里有剩食,没有及时清理干净,结果造成窝箱脏、潮湿、细菌多,引发小仔皮肤感染。对于这种情况,还是建议搞好窝箱卫生和消毒工作,这是前提。得病的小仔可以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是聚维酮碘消毒液擦洗,每天一次,老母打消炎针(青链霉素)配合治疗。
总结不管是脓包症还是黏仔病,都跟窝箱的卫生和消毒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是一再强调的。对于消毒剂的选择也要慎重,尤其是给笼子消毒,笼子里还有貂呢,这时候就要选安全不刺激的消毒剂,比如之前我们推荐的金保康。另外还要注意饲料的合理搭配,植物性饲料比例不能太低,玉米大豆这些膨化饲料不能低于15%,另外维生素、矿物质都要合理补充,尤其是B族维生素。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养好貂,小仔都壮壮的,肥嘟嘟的!
课程内容更详细,有时间大家还是听声音吧
备注:尊重原创,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