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又要热了,只要走出去一会,
宝宝就觉得,自己要中暑了
小时候,
老人总爱给我们刮痧解暑
这样,真的有效吗?
有没有效果,小编先暂且不表,但小编犹记得,当年被奶奶按着刮痧,疼得四肢乱晃的惨状,这真是个童年血泪史啊。。。。
好啦,下面回归正题
中暑,分3种情况夏季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
1先兆中暑: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但体温还不超过37.5℃。这时将中暑的人转移到阴凉处,喝点盐水,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了。
2轻度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体温在38.5℃以上,面色潮红、大汗、皮肤湿冷、脉搏增快,如果这时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就会发展成重度中暑了。
3重度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体温达到40度以上,如果不及时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
当中暑还处在第一级的时候,就应该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延缓症状的进一步恶化。
中暑了,刮痧真的有用吗1中暑刮痧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通过刮拭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来刺激经络,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通畅,从而达到增强身体免疫力、祛病强身的功效。
刮痧疗法,不仅对中暑,它对感冒、发烧、肠胃不适、高血压、肌肉劳损等多种病症均有良好疗效。
2怎么判断自己要不要刮痧?除了出现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即可通过刮痧将暑湿之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
如何正确刮痧1刮痧有讲究刮痧场所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但避免在风口的位置材料用具①刮痧板(一般由水牛角制成)也有很多家庭用边缘光滑的瓷质器具如,杯盖、调羹或小碗代替。②活血润滑剂(为了防止刮痧过程中皮肤破损)可以选择,万花油、橄榄油、精油、甚至食用油也可以。刮痧部位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至肩)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刮痧方法以上每个部位一般刮3~5分钟,以出痧(紫红色的痧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不可强求出痧。刮拭完一部位,再刮另一部位。再次刮痧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准。注意事项出痧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同时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2揪痧更方便因为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操作方便,适用于中暑时,进行即时处理的自我疗法。揪痧部位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等处揪痧方法1、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夹揪皮肤。会发出“嗒”的响声。夹揪时要随夹随拧,然后急速松手。2、一般在局部夹揪2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如病症较重,夹揪的力量可以加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揪痧效果如上呼吸道感染、咽部疼痛、声音嘶哑,常在颈前皮肤揪痧。局部揪红后,患者即可感到咽部清爽;头痛可在太阳穴处揪痧,也可同时选用颈项、眉心、肘弯、腘窝等处;胃肠机能紊乱多在腹部揪痧;腰背痛可选疼痛最明显处揪痧。哪些人不适合刮痧?注意人群注意事项年老年幼、体质虚弱、妇女月经期刮痧时手法要轻,不宜大面积刮痧孕妇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会引起流产局部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损的不宜刮痧,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不宜刮痧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禁止刮痧,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
重病情
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
起虚脱
防暑常用药揪痧和刮痧对预防及治疗中暑,都有不错的效果。但中暑时,不能只依赖于这种手法,搭配防暑药品,更利于对疾病的治疗哦~
常用药适用症注意事项藿香正气类(水、片、丸、胶囊)适用于热伤风、中暑、胃寒腹痛、急性胃肠炎等。酒精过敏或驾驶员,
适合吃丸剂、胶囊类
龙虎仁丹适用于夏令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口渴多饮、头昏脑涨、晕车晕船、水土不服等。烈日曝晒后补水加仁
丹,效果最佳
十滴水适用于中暑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孕妇不宜选用。清凉油外搽太阳穴或患处可防治中暑头痛、头昏、伤风感冒、关节疼痛,并可治疗蚊虫叮咬。风油精适用症及用法同清凉油。六一散适用于中暑、胸闷、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呕吐腹泻者。外用还可以治疗暑痱
,阴囊湿疹及小儿脓疱疮。
健康之路旗下健康商城——“小薇优选”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