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想无痘一身轻,可是痘痘呢,总是反反复复令人讨厌。痘痘长在脸上影响美容不说,还老被人开玩笑。脸上长痘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陕西省皮防所皮肤科专家说:痤疮(青春痘)的发病主要与雄性激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和感染等四大原因相关,部分病例的发生与遗传、免疫和内分泌障碍等因素有关。青春期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增高,可使皮脂腺分泌增加,皮脂为毛囊内寄生菌的生长提供基础,这些细菌可刺激毛囊皮脂腺开口处上皮增生及角化过度,使皮脂腺分泌通道受阻、排泄不畅,逐渐形成粉刺。中医认为,这多因肺经风热、过食辛辣油腻之品致肠胃湿热、脾胃运化失调而导致脾失健运有关,同时与生活作息不规律、心情抑郁等因素有关。
痘痘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治疗上分内服和外用药物,中药和西药两种治疗方法。
西医:内服以抗生素、抗雄性激素药物为主,亦有用维胺脂、异维A酸等减少皮脂分泌为主的药物,甚至用少量的糖皮质激素,或光疗、外用挤压器挤压等方法。外用以抗生素药膏为主,常见的如红霉素软膏。
中医:内服中药治疗以辨证分型为基础,把痤疮常分为以下3个类型:
1)肺经风热型。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处热、疼痛,或有脓疱、苔薄黄、舌红、脉细数等症状。治疗以宣肺清热为主,用枇杷清肺饮加减,药如枇杷叶、甘草、黄莲、黄柏、桑白皮、金银花、连翘、浙贝母等;
2)肠胃湿热型。表现为皮疹红肿疼痛,伴有便秘,小便黄赤,纳少腹胀、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以清热化湿为主,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药如茵陈、栀子、大黄、车前子、黄芩等;
3)脾失健运型。表现为皮疹色红不鲜,反复发作,或结成囊肿,或伴有纳少、大便溏稀、神疲乏力、苔薄白、脉濡数等症状。治疗以健脾化湿为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如太子参、白术、米仁、茯苓、桔梗、砂仁、甘草等。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只是常见的分型,实际门诊看病的时候比这个要复杂得多,还有诸如上热下寒型、里热外寒型、外寒里热型等。同时,来看病的人当中,很多人除了痤疮的症状表现,还有很多其它症状和疾病,如脱发、皮炎湿疹、牛皮癣、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腋臭等。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病情不一,所以找对应的科室根据个人体质辨证论治很重要。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