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由国际银屑病协会(IPC)、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国际银屑病论坛成功举办。论坛由国际银屑病协会前任主席ChristopherGriffiths教授,国际银屑病协会委员、分会银屑病专委会主席张学军教授和分会副主任委员郑敏教授共同发起和组织,是分会所有专委会中第一次和国际协会共同主办的学术会议旨在促进我国银屑病的学术研究和诊疗工作的发展以及与国际银屑病协会接轨。
张学军教授和ChristopherGriffiths教授先后发表致辞,对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本次大会表示热烈的欢迎,ChristopherGriffiths教授对IPC的发展和成绩进行了简要介绍。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GeorgStingl教授首先为与会者带来了该团队对于IL-17在T细胞中的产生过程、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靶向药物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随后,ChristopherGriffiths教授对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系统用药的管理经验进行了介绍;张学军教授对银屑病精准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了详细介绍,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展示了我国在银屑病遗传学领域取得的成果和最新方向。
浙江大医院郑敏教授、医院陆前进教授、中南大学陈翔教授分别向广大听众介绍了银屑病中角质形成细胞的角色、银屑病表观遗传学和银屑病中代谢的改变等知识。在上午的会上,各位讲者从银屑病的临床管理、遗传学研究、角质形成细胞、表观遗传学和代谢研究等方面对银屑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国内外学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午后,国际银屑病论坛精彩继续,来自国内外的9位讲者带来了11场精彩学术讲座。马来西亚莫纳什大学的SiewEngChoon教授分享了临床上两个热点病例幼年型脓疱型银屑病和阿达木单抗诱导的脑结核瘤的诊治。南加利福尼亚大学AprilArmstrong教授围绕头皮和掌跖两种特殊部位的银屑病治疗,以及银屑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时是否选用生物制剂治疗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曼彻斯特大学的ChrisGriffiths教授为听众分析、总结了自己近年来收集的银屑病病例。TNF拮抗剂是临床上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生物制剂,GeorgStingl教授在临床中发现该药物的应用可以诱发银屑病的产生。在此,他总结了TNF拮抗剂在临床中常见的特殊现象并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奥秘。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张锡宝教授报告了他在临床中使用阿维A治疗儿童脓疱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如何平衡安全性。医院的顾洋医生对甲氨蝶呤治疗12例儿童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回顾。
近年来,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增多。医院张春雷教授分享了1例合并密集点滴型皮损的斑块型银屑病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病例。哈尔滨医院栗玉珍教授总结了重度银屑病治疗的临床经验,强调了多中心大样本及详细的表型和基因型信息收集分析对于疾病的成功治疗很有帮助。全天的最后一位医院的沈柱教授,他介绍了罕见的寻常型银屑病-毛囊性寻常型银屑病,并分析了该类银屑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对这一疾病的后续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论坛的最后,郑捷教授及ChristopherGriffiths教授对今天的会议进行了总结,并为来自IPC的四位教授授予了证书。明日,IPS专场还将继续与您不见不散。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