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寻找志同道合的中医人!
栀子可谓清心、肺、三焦火热之专药,临床多用于内服。据笔者经验及相关资料介绍,其外治疾病,亦有良效,兹介绍如下。
治寒性痛经凡见经行腹痛伴少腹发凉,喜热喜按者,或月经后期,经血暗红、块状,或行经期腹部受凉,过食冷饮,涉冷水疼痛加重者,可取栀子10g,白芍5g,干姜5g,吴茱萸10g,研为细末,以黄酒或白酒调匀,外敷脐部,敷料包扎固定。一般30分钟即可见效,每日1次,连续3~5天。病久者可连用2~3个行经期,常可获良效。
治脱肛取栀子30g,五倍子30g,黄柏15g,大黄15g,木香5g,花椒3g,水煎2次,滤液混合,取其一半趁温热坐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次。如滤液不足,可酌加开水。一般2~3天即见效,可连续2~3周。此法试用于嵌顿内痔,亦有效。
治跌打肿痛对跌打软组织损伤,皮肤未破裂,肿痛明显者,可取栀子30g,桃仁15g,红花15g,威灵仙30g,共研细末,在病程1周内用食醋调为糊状,外涂,每日2~3次。1周后或内伴骨伤者,可加土鳖虫20g,续断30g,研为细末,以白酒或黄酒调匀,敷于伤处,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即可化瘀止痛,又能促进骨伤愈合。一般用1~2周,伴有骨伤者可连续2~4周。
治带状疱疹取栀子30g,龙胆草30g,芒硝30g,雄黄5g,冰片3g,共研细末,以米醋调为糊状外涂,每日2~3次。亦可用凡士林调匀,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一般1~3日即可生效,1周为1个疗程。可明显减轻痛苦和缩短病程。
治皮下血肿对外伤皮下血肿及新生儿产瘤,可及早取栀子、肉桂、冰片各等份,研为细末,取少许撒在黑膏药上外敷患处,用纱布或胶布固定,2~3天换药1次,可连续1~2周。
治胸腔积液取栀子30g,威灵仙30g,天南星30g,白芥子15g,共研细末,以60%的酒精调为糊状,外涂患部体表,每日2~3次。既有止痛、促进液体吸收功效,又可减咳嗽、咯痰。
治唇风取栀子、孩儿茶各等份,研为细末,米醋适量调糊状,外涂患处,每日2~3次,多于1周内痊愈。
治手足癣取栀子、苦参各30g,孩儿茶20g,蛇床子、木槿皮各15g,水煎2次,滤液混合,分2次外洗,每次15~30分钟。连续1~2周。合并感染者可加蒲公英30g,黄柏20g,大黄10g,疗效可靠。
治胃脘痛取栀子30g,白芍、白芷、甘草各15g,研为细末,以鲜生姜汁调匀,敷脐部,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可连续3~7天。
治癌性疼痛凡接近皮肤、胸腹壁的癌症晚期,多产生剧烈的疼痛,可取栀子50g,乳香30g,没药30g,威灵仙30g,血竭10g,冰片5g,共研细末,米醋适量调匀,外涂于体表近病灶处,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常可减轻疼痛。
治牙痛取栀子、白芷、高良姜各10g,细辛、冰片各5g,共研细末,陈醋调为糊状,外涂于近病牙根的面部,每日2~3次,连续2~3天。
治口舌生疮取栀子、吴茱萸各等份,研为细末,以麻油或米醋调匀,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处,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2~3次即见效。栀子为清三焦之火之专药,伍吴茱萸即引热下行,引火归原之寓意。
治脓疱疮取栀子、黄柏、苍术各15g,冰片3g,共研细末,香油适量调为糊状,外涂患处,每日2次,一般2~3天即可见效。亦可取上药总量等份的滑石粉与上药共研细末,以香油调制成薄饼状,外敷患处,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治原发性肛门瘙痒症取栀子30g,黄柏30g,蒺藜20g,紫草15g,威灵仙15g,乌梢蛇10g,水煎2次,滤液混合,取其一半,温热坐浴,液量不足时可酌加开水,每次15~30分钟,每日2次。一般2~3天即可见效,每个疗程2~3周。
治寻常痤疮取栀子、鲜马齿苋、薏苡仁、忍冬藤各30g,大黄20g,以60%酒精30ml密闭浸泡2周,5层纱布过滤备用。使用时用棉签涂患处,每日2次,勿侵黏膜处。一般2~3天即可见效。对伴有感染者亦适用。用药期间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治脂溢性脱发取栀子30g,土茯苓30g,野菊花20g,忍冬藤20g,透骨草15g,花椒3g,水煎2次,滤液混合,取其一半,撩洗头部,每次10分钟,每日2次。液量不足时可酌加开水,每个疗程7天。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文章来源:《中医杂志》年第48卷第7期作者:张建明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浏览往期内容,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