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想到脓疱疮都很惭愧,也会想到一句话:一味偏方,气死名医。虽然我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名医,但这段经历让我至今难以释怀。
几年前,我的姐姐的好友,一位大姐,近十年来都患有这个病:两条小腿以下至脚板都有严重的溃疡。医院给她诊断为脓疱疮,打针吃药多年都没有一点好转。电话叫我给她诊治,我说我们中医从来都是要看病的,不是看病怎么处方呢?电话那头的姐姐就说:那你回来给她看吧,她是我的好姐妹,你无论如何得回来给她看。
好了,我就回去看了,坐高铁两小时,回家乡。见了姐姐和她好友,这位大姐,近五十岁了,身体看起来是长年做体力活的样子,还比较结实,但当她把裤脚和袜子脱下来给我看时,我大吃一惊,她的脚底板都是肉红色,流脓,小腿上都被撕得一块一块的,她说那是她痒得难受用手把皮扯掉的。
这样子让我傻了眼,我还是得按照中医的辨证来看呀!
望闻问切,饮食起居,我详细把脉之后,判断为阳虚湿热。
我给她处方内服药,是一个经典的经方,苡米附子败酱散加熟地黄。
这个方我记得用量是这样的:
熟地30黑附子10苡米30败酱草15
处完方后,我耐心地教给她熬药的方法,然后回武汉了。
三天后,我电话问她的效果,她说“好多了!皮肤都修复了,看起来光滑一些了!”声音里透出喜悦。我听了也很高兴。
可是事情很快发生了变化,过了十几天,她打
“赵医生,为什么我停药了几天,它又复发了?”
我心中一惊,镇定地问答复发的情况,她说就是嫌喝药麻烦,老是喝药,总是好到百分之七八十的时候,她就想着差不多要停药了,然后那个脓疱疮就迅速死灰复燃了。再喝药,又有效,再停药,再复发。
电话那头的她很烦躁:
“不能老是这么喝药哇,这啥时候才是个头呢?!”
我无言以对,心中充满愧疚,于是我给她保证,我再想个好的方案给她换换。
换了一个方案喝了几天药,她没效,没效,不喝了!
……
……
过了两个月,我电话回去问姐姐,她的这位好友病情如何?——因为我实在无脸去给患者打电话询问了。姐姐电话里的一句话让我更加震惊:
人家用一个偏方,两天就治好了!
没多一句话责备我的意思,但我的内心已经崩溃了。学艺不精,真是没有脸面啊。我声音微微有些发抖,问姐姐:那她,她是用什么方子治好的?姐姐说,人家治好了就很久没再来我这里,等下几见到她我帮你问问吧。嗯,好像是菜场里面很便宜的一个调料。
菜场里的调料?调料也可以治病?我心里犯嘀咕。接下来好几天我都不断地想这件事,我实在不明白哪个菜可以治疗这个脓疱疮?
这件事一直成为了我的心病,一直没得到答案,直到半年之后,再次见到姐姐,她才告诉我,那个调料就是山萘。那个朋友用这沙姜打粉,用猪油涂在脚和腿上,一天就痊愈,第二天只不过是巩固疗效。至今也没复发过。
我百度了一下:
山萘也叫沙姜,主要含挥发油(龙脑、桉油精、莰烯、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桂皮酸乙酯、3-蒈烯、对甲氧基苏合香烯等)、山柰酚、山柰素及蛋白质、淀粉、黏液质等化学成分。
:温;辛;归胃经
: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或搐鼻。
从上面可以知道,这是味辛温的中药,可消食温中,治疗消化不良,脘腹冷痛和胀满,当然也因为它气香特异,味辛辣,可以增加菜肴的香味及去除肉食的腥味,所以也是家庭常用的调料。
最需要 阳明病头眩为气热上冲。不恶寒是阳明本证。能食为阳明病。咳为气热上冲。若上冲重者致咽痛。若无此程度之重,不痛。
赵厚睿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