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认为我说的是
脚气
其实不是
今天要说的是掌跖脓疱病定义掌跖脓疱病,中医称之为“掌跖脓疱",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好发年龄在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观察发现近年来本病有增长趋势。临床表现开始皮疹发生于掌或跖部。尤在手的掌中部或鱼际肌处为主,在足部以足跟和足弓部为多见,逐渐蔓延至掌跖各处以及侧缘,可单侧或双侧同时,或掌或跖同时发病。在红斑基础之上发生小而深在性脓疱,或先为小水疱而后较快变成脓疱。经数天至数周,脓疱干涸、结痂、脱屑、随即成簇的新脓疱又起,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脓疱消退后脱屑,稳定时以红斑、脱屑、干裂为主,自觉有瘙痒或疼痛感,无全身症状,病情反复迁延数十年不愈。诊断要点1、好发于中年人,女性多见;
2、发病部位是掌跖,跖部比掌部多见;
3、病变可发于一侧,也可以对称或整个掌跖全部受累;
4、初始角质增厚,呈暗红色,伴有糠状脱屑。皮损扩大,局部充血,常出现数量不等,针尖针头大深在水疱或黄色脓疱,逐渐增多,范围扩大;
5、伴有中等或严重瘙痒,烧灼或疼痛感;
6、本病易反复发作,缓解期长短不一。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尚不明确,西医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免疫、汗腺汗管、病灶感染、吸烟、金属致敏、免疫异常、甲状腺疾病等相关。中医认为掌跖脓疱病的出现是由素体内蕴湿热导致的,湿热流窜到掌跖部位,壅滞不前,熏蒸肌凑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疮》曰:“此证生于指掌之中,形如茱萸,两手相对而生。亦有起黄色白脓疱,痒痛无时,破津黄汁水,时好时发,极其疲顽,由风湿客于肌腠而成。”本病乃禀赋不足,肺脾失调,运化失职,水液代谢障碍,湿邪内蕴,复感风热毒邪,内外搏结,毒热蕴聚肌肤,外发于四肢末端所致。血热外发则为红斑,热毒炽盛则化腐成脓。分以下两型:1.毒热炽盛外感暑热之邪,蕴蒸成毒,客于肌肤,泛于肌表,两热相搏,化火生毒而发病。2.脾虚湿盛脾经有湿,湿热相搏,外袭肌表,湿热蕴结肌肤而发病。中西医治疗(一)西医治疗跖脓疱病西医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维A酸类药物及光化学疗法。对于局限性病例,可首选外用糖皮质激素,对于泛发性病例(例如掌跖弥漫受累者)可首选口服、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光化学疗法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二)中医治疗1、内治方法1)毒热炽盛证:主要以清热解毒,凉血清营为法,常用清瘟败毒饮等加减;2)湿热蕴结证:主要以清热解毒,健脾除湿为法,常用除湿解毒汤等加减。2、外治疗法除中医辩证论治外,尤其擅长中医外治疗法的应用,如火针疗法、溻渍疗法等,结合现代准备分子激光,临床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注意事项1.增强体质,加强身体锻炼,在秋冬、冬春季节交替之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咽炎和扁桃体炎。2.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不熬夜,多饮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奶、豆制品等。忌食辛辣、腥发、油腻食品,不宜饮酒、吸烟。3.洗澡时切忌水温过高或过低,一般以32-37度为宜。禁止用力刮擦或者用针挑刺。4.避免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物质和药物的刺激,防止外伤如搔抓、针刺、文身、昆虫叮咬等。5.该病经过缓慢,具有复发倾向,影响严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精神调理是十分重要的,治疗上不能操之过急,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向良好的方向转归。6.选择正规的治疗方案,切勿盲目听信偏方,不要用刺激性大、浓度高的外用药物,否则会使治疗更加困难。外用药物使用时,须从温和无刺激药物开始,浓度由低到高,不要长期大面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喜欢,就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