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3个月内,皮肤变幻莫测,往往是早上看还好好的,不一会便到处一块一块红,或是婴儿一觉醒来,突然各种疾病,让没有经验的父母又惊又慌。其实,这些大多都是暂时的生理变化,只要掌握一些正确的知识,给予恰当的护理,婴儿就会平安无事,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健康护理。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俗称“气蛋”,由于新生儿的腹股沟管尚未发育完善而致。它与体位、腹压很有关系,当宝宝哭闹腹压增加或直立时,部分肠管通过此孔隙进入阴囊,这时,会发现男婴的阴囊会明显增大,柔软呈囊性感,用手指轻压肿物可以使它还纳腹腔,还可以听到气过水声。当安静或平卧时,肿物会缩小,甚至消失。
处理方法:
平时防治“气蛋”,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宝宝过度增加腹压的机会,如使劲哭闹、咳嗽、发生便秘等。“气蛋”有的是可以自行恢复的,因为随着宝宝的腹壁肌肉渐渐地发育坚固,有的宝宝的腹股沟管到出生后6个月才闭锁,所以“气蛋”在6个月以内还有可能自愈。如果在6个月以后,“气蛋”仍然存在,或是有增大的趋势,应去小儿外科就诊,以便决定手术的最佳时机。但是出现肠管嵌顿时,则应马上手术,以防肠坏死。
脓疱病的处理
小婴儿皮肤柔嫩,角质层薄,抗病力弱,皮脂腺分泌较多,如果不注意清洁皮肤,皱褶处通风不好,常在宝宝的颈部、腋下及大腿根部生有小脓疱且大小不等,并且脓疱周围皮肤微红,疱内含有透明或混浊的液体,脓疱破溃后液体流出,留下像灼伤一样的痕迹,这就是脓疱病。脓疱病严重时还会引起败血症。而脓疱的致病菌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处理方法:
脓疱病重在预防,应注意小宝宝皮肤的护理,平常生活中,要注意给宝宝勤洗澡、勤换衣,并且宝宝的衣服应选择柔软,吸湿性强,透气性良好的。一旦发生脓疱,可用75%酒精液消毒局部,再以消毒棉签擦去脓汁,不久就会干燥自愈。但如果脓疱较多,并且宝宝有发热、精神欠佳等症状时,则应请医生诊治,可进行抗生素全身治疗。
怎样护理婴儿湿疹
处理方法:
这种病在护理时要注意,平常在宝宝的饮食上避免喂过量的食物,以保持消化正常。如果怀疑是牛奶过敏,可将奶煮的时间长一些,使蛋白变性,减少致敏物。此外,父母在此时,一定要注意小心食用鱼虾、蛋白等食物,尤其是宝宝发病时,最好不要吃。并且还要记住,以后给宝宝添加这些辅食时,也要比别的宝宝添加得晚一些,发病时千万不要吃。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急性期水疱破后不要洗澡,局部每天用l%~4%硼酸溶液湿敷外洗15分钟,外涂15%氧化锌软膏。到红丘疹为主时,可以用温水洗澡,不要使用浴液或肥皂,仍可用1%~4%硼酸溶液外洗,涂以炉甘石呋喃西林洗剂。家长如分不清病情,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髋脱位的防治
先天性髋脱位是新生儿四肢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的病因目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因素及臀位分娩有关。此病主要表现为:把宝宝平放在床上,使其双下肢并拢,屈髋屈膝,双脚平放于床面,双膝不一样高。如果让宝宝平卧,屈髋屈膝,正常情况下将双膝外展时,肢体可触及床面,而有髋关节脱位时,不能触及。并且还可明显地看出宝宝的双腿不等长,双侧臀部皮纹不对称等等,一般是,患肢比健肢短,患侧皮纹增多或皮纹升高等等。
处理方法:
此病在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一旦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就诊,确诊还需拍X线片。治疗时,宝宝1岁以内可用手法复位或铝板支架固定,1~3岁的宝宝除上述方法外,还需加石膏固定,3岁以上可能要采取手术治疗。护理方面需注意做好臀部清洁护理,防止大小便污染。如果是石膏固定的,应注意双脚的颜色、温度及有无肿痛,有异常情况及时请医生处置。
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
这种疫苗可预防3种传染病,分别是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种疫苗在婴儿满3个月时接种第一针,间隔1个月注射第二、三针。即在婴儿3、4、5三个月时各注射一针。这种疫苗一般是肌内注射,注射部位可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也可在臀部的注射部位。当婴儿患病、发热、有严重湿疹时,最好暂缓接种。接种该疫苗后,可有轻微的发热、烦躁不安,注射后当天晚间婴儿睡眠不好,易惊醒哭闹,如发热未超过39℃,无抽筋等严重反应的表现,可不必处理,经过2~3天即可自愈。但是若第一针注射后婴儿体温升到39.5℃~40℃以上,或有抽搐,则不宜再接种第二针,以免发生严重反应。该疫苗接种的局部可出现红肿,持续一定时间后也会逐渐吸收消失。
科学用药
给宝宝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宝宝生病时,医院,请医生诊断,并严格按医生的嘱咐吃药,记住用药的方法,每次用药应看清药物标签,了解药物用途及用量。如果记不住,可以让医生写下来,一定要按正确的方法使用。其次,要注意避免一些药物,如解热镇痛剂(退热片、APC片)、某些抗生素(四环素类药物、氯霉素、新霉素)的使用等,要知道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新生儿青紫症、贫血以及肚脐出血、吐血、便血等。
给宝宝喂药时,如果是粉片剂时,可将药用温开水调匀后再喂,喂时最好抱起宝宝,让宝宝半卧位,防止药物呛入气管内。如果宝宝不愿吃,请扶住宝宝头部,用拇指和示指轻轻地捏宝宝双颊,使宝宝的嘴张开,用小匙紧贴嘴角,压住舌面,药液就会慢慢从舌边流入,直到宝宝吞咽药液后再把匙从嘴边取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