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笔者根据祖国传统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后防复”的调理与治疗原则[1-2],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化痰逐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辩证施护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风病之成因,历代医家或言主风,或言主火,或言主痰,或言气虚外伤风邪,可谓各有侧重。现代对中风病因学的认识已基本一致,乃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逸失度、酒色过度、慢性疾病及中老年气虚精亏等,导致风火痰瘀闭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而发病。归纳其病理因素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而痰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现。
从病者体质与发病年龄看,中风病发病前多有伏痰存在。或素有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不布滓,津化成痰;或肝旺克伐脾土,脾虚失运,痰浊内生;或肝郁化火,烁津成痰,痰火互结,携风阳之邪窜扰经脉,发为本病;或因过食肥甘醇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停滞经脉,上蒙清窍而致中风。特别是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使现代人群形盛体实、湿热蕴积等体质特征日益明显。所以,许多学者对中风的“痰阻脑络”理论极为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