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蒲公英煎剂有抑菌、抗真菌、抗病毒作用;蒲公英根中蒲公英甾醇及蒲公英赛醇有抗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有抗内毒素作用;蒲公英提取物总黄酮有抗氧自由基作用;蒲公英提取物有抑制酪胺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及色素沉着作用。
1.蜂窝织炎局部清洁后,取鲜嫩的紫花地丁草适量,放在清洁容器内捣烂,见草绿色汁溢出即可敷患处,范围稍大于红肿面积,外用清洁菜叶轻包扎,严禁挤压。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1~3天为1个疗程。另取紫花地丁、蒲公英各20~30克,或鲜品各60克,洗净加水毫升,猛火煎5~6分钟,滤汁毫升,头煎、二煎混合液分2次饭前温凉服,每次毫升(患儿酌减),2次间隔时间4~5小时。
2.乳腺炎无名肿毒、急性乳腺炎引起的乳头皲裂蒲公英、大黄、薄荷、夏枯草各等份,共捣烂敷患处,治疗乳腺炎无名肿毒疗效佳;蒲公英20克,硼砂、苦参各15克,加水煎汤,趁热浸湿纱布,热敷于乳头及周围,每次20分钟,每日2次,急性乳腺炎引起的乳头皲裂,临床应用效果好。
3.丹毒先将新鲜蒲公英洗净、捣烂,然后敷于小腿周围,最后再用塑料薄膜覆盖,用胶布固定。每隔4~6小时换1次,连用3天,病情可见好转,皮肤出现皱纹。再接着用5天,基本就可痊愈。
4.甲沟炎鲜蒲公英洗净,捣烂,外敷患甲上,包扎,干则易之,每日3次。无鲜蒲公英可用干品代替(稍加水浸润后,捣烂外敷),但鲜品效果更佳。一般患者在敷药1~2天能炎消痛止;红肿较甚但未化脓者,敷药2~3天能痊愈;化脓但未溃时,先切开排脓,再敷药,4~5天即愈。治疗越早,效果越佳。5.小面积灼伤合并感染取新鲜蒲公英用清水洗净剪碎,捣烂后酌加少许75%酒精,搅拌成稀糊状后,直接敷于创面处,如无鲜品可用干品,先以清水浸泡干品2小时,水煎15~20分钟后,晾凉捣烂成稀泥状敷于创面上,厚0.5~1.0厘米,并用无菌纱布包扎,每日2次,每次用量按创面大小而定。外敷蒲公英后3~4天局部炎症即明显消退,7~15天创面干燥结痂,继而脱落愈合。
6.注射引起的硬结用新鲜蒲公英全草捣烂,加50%酒精调匀,直接敷于注射硬结或痛处,用中间夹有油纱布或塑料薄膜的敷料外敷,每日1次。此药采集容易,方便简单,无不良反应。配制中也可用温开水或白酒调配,最好现配现用。除应用于肌内注射的硬结外,对静脉注射等引起的瘀血、肿胀、疼痛均可使用,蒲公英干粉调成糊状也可应用,但疗效不如新鲜的好。
7.寻常疣用鲜蒲公英白色乳汁搽洗疣部,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2~5天疣即脱落。或干蒲公英45克加毫升水煎25分钟,不去药渣,浸洗患处30分钟,每日2次,每剂可连用2~3次。5~10天疣即脱落。本法治疗寻常疣不痛苦,不留瘢痕。
8.急性结膜炎蒲公英20克,硼酸少许。将蒲公英切碎加水毫升煎沸20分钟,过滤成毫升,加硼酸0.5克,每日滴患眼3次,每次2~3滴,治疗急性结膜炎效果好。
9.流行性腮腺炎取蒲公英鲜品50克,老陈醋1碗,将蒲公英切片浸入醋内,一宿后取浸泡液适量于磨刀石上磨浆,取浆敷患处,3~5次痊愈。
10.腱鞘囊肿采取未开花的鲜嫩蒲公英之叶片,洗干净,捣烂,适量摊在消毒纱布上(纱布大小视囊肿范围而定)。洗净患处(无须消毒),外敷其上。每日换药1次。
11.难愈合伤口取新鲜野菊花及蒲公英洗净后冷开水清洗沥干。捣烂呈糊状,敷于伤口表面,用无菌纱布覆盖,前3天为每天更换2次,以后视伤口情况改为每天1次,直至伤口愈合为止。敷药前必须用聚维酮碘、过氧化氢、生理盐水清洁伤口,陈旧坏死组织应彻底清除。
12.针眼用蒲公英和鹅不食草干品等量研细为粉,用纱布包裹黄豆大粒,塞入右鼻中,每次30分钟,每天2~3次,连用2~3天。
13.牙床化脓蒲公英根一枝洗净剥其皮取其心,放入牙床脓孔内,1日换数次,即日可愈。
14.脓疱疮用蒲公英适量,洗净后晾干水分,稍捣烂用纱布绞取鲜汁,用棉签蘸药汁搽患处,每日7~10次。
15.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化脓感染蒲公英、一把抓、铁杆蒿各等份,共研细末,撒敷患处。效果显著。16.疖肿蒲公英、捆仙绳、紫花地丁各等份,共捣烂,外敷患处,效果明显。
17.黄蜂蜇伤用单味鲜蒲公英捣烂外敷患处,病情严重者日敷2~3次,一般1次即可奏效。
1.《梅师集验方》载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
2.《救急方》载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蒲公英捣烂,贴。
最后介绍我另一个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