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盛夏三伏天,正是宝宝皮肤病的好发季节。
随着气温的上升、湿度的增加,以及蚊子、苍蝇等各种昆虫的大量繁殖,宝宝最容易患虫咬皮炎、痱子、浓疱疮等。
新生儿至3岁宝宝的皮肤柔软薄弱、细嫩、抵抗力差,很容易受感染,尤其是夏季。因此,在这个季节家长要慎防宝宝皮肤病,做好护理和预防。
痱子
炎热的夏天宝宝最容易长痱子。夏天如果不经常洗澡,皮肤上的汗垢堵塞住汗腺开口,汗液就不能通畅排泄,汗液一时不易蒸发而积聚在毛孔周围就会形成痱子。
多发生在头、脸、颈、胸、背、腰等处,有时丘疹中央有小白点,如果保持皮肤清洁,几天后小丘诊就会消失。痱子有痒感,出汗后由于汗液的刺激而有痛感,使宝宝很不舒服,总想抓它。
如果皮肤抓破感染上细菌就会变成痱毒或脓疤疮,还可以引起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发炎。
对策
长痱子不能搔抓,也不要乱涂各种市售的所谓的痱子水,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用炉甘石洗剂擦洗。
需注意,有些家长用六神丸口服或研末外用给婴幼儿治疗痱子,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过量很容易发生中毒,甚至引起死亡,不可乱用。
医院就诊。预防痱子,主要是保护皮肤清洁,经常用温水洗澡。
夏天天热时每天应给宝宝洗一次澡,小婴儿可洗两次澡,尽量什么都不要涂,轻轻擦干即可。
要把孩子头发理短,必要时剃光,少穿衣服,衣服应是宽大、清洁和易蒸发汗液的棉织品;
小婴儿注意要勤翻身,不要长时间抱在怀里,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受热出汗,汗液不易蒸发而长痱子;
少吃油腻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小儿玩耍出了汗,要给他随时擦干,室内空气要保持流通凉爽。
蚊咬性皮炎
在闷热的三伏天,最讨厌的莫过于蚊子叮咬了,宝宝的皮肤娇嫩,耐受性没有成人好,被叮咬后反应也比成人重。
蚊虫通过其口器刺伤皮肤,其唾液或毒液侵入皮肤,由于蚊虫的唾液或毒腺的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抗原成分,这些抗原在进入人体皮肤后与抗体产生变应性反应而引起炎症。
在宝宝的头部、脸部、颈部和四肢暴露部位有丘疹、红斑,甚至呈明显的水肿和淤斑,奇痒伴灼热感,在抓破后可致溃烂、结痂。
对策
窗门及房门要装好纱窗,在宝宝的床及婴儿车上配上蚊帐。外出时,给宝宝暴露的皮肤涂上防蚊水,同时穿上薄棉纱做的、较宽大的长衣裤以避免蚊虫叮咬。
如出现虫咬皮炎,可涂抹虫咬水、复方炉甘石洗剂或清凉油等。家长要防止宝宝搔抓,常洗手,剪短指甲,防止继发感染。
脓疱疮
在气温高、湿度大时,皮肤浸渍引起汗孔堵塞,宝宝免疫力低,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起毛囊炎、脓疱疮等。皮疹首先好发于暴露部位,特别是头、面部、小腿,如穿开裆裤,常发生于臀部。
皮疹呈鲜红色的丘疹、水疱,从针头大小至米粒大小,脓疱疮可迅速增大,达到黄豆大小,水疱很快成为脓疱。体弱宝宝可有发烧,淋巴结肿大发炎。
对策
如患了脓疱疮有一定传染性,要避免与正常小儿接触。皮炎处要保持清洁,不要搔抓或用毛巾摩擦,以防扩散。
脓疱病早期如数量少,疱壁薄,直径小,可用消毒棉棍蘸75%酒精,擦破脓泡,吸出脓液,然后涂2%紫药水。
如脓疱较多,创面糜烂或结有脓痂,可用马齿苋液外洗或温敷5-10分钟,使创面清洁,去掉脓痂后再涂药。
疱疹部位如有脓液渗出,应及时用消毒棉棍吸干,防止溢出蔓延传染。周围皮肤可用75%酒精棉棍消毒。
平时要保持皮肤清爽干燥。注意室内通风、凉爽。
刺激性皮炎
盛夏宝宝出汗特别多,尤其在不适当用护肤品后引起刺激性皮炎,皮肤可出现红斑、脱屑,并有灼热及瘙痒感。有的宝宝喜欢玩沙土,一旦时间长了就容易患上刺激性沙土性皮炎。得病的宝宝在手背、前臂和膝盖上出现针尖大小丘疹,随着病情变化越来越严重,疹子密而痒。
对策
宝宝尽量不要用化妆品,可以用适合宝宝专用的面乳。玩沙土不能时间过长,玩肥皂水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刺激性皮炎。
您可能还想知道:
冻疮
冬季进补
小儿捏脊
厌食
发烧
乙型流感
拉肚子
红眼病
睡觉问题
猩红热
晕车
食疗
打嗝
哭闹
夜惊丨意外伤害丨疫苗接种丨春天饮食丨三浴丨舌苔丨指甲丨喂药技巧丨尿床丨小儿肥胖丨小儿逆反丨小儿妇科病丨恋物丨戒奶嘴丨奶粉过敏丨红屁股丨婴儿猝死丨水痘丨母乳喂养丨生长激素丨中医偏方丨中药禁忌丨胆小丨咽炎丨中耳炎丨口臭
??
更多常见病文章
如发送“感冒”,或“厌食”等
本文作者:
医院时毓民教授
如果您有关于育儿相关问题
欢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