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带状疱疹吗?你知道蛇串疮吗?本期小讲课带你认识带状疱疹。
本期小讲课主讲人
赵晨曦,级硕士研究生。热爱医学,珍视生命,对于工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带
状疱疹,又名缠腰火丹,蜘蛛疮,火带疮,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甑带疮者,绕腰生,此亦风湿搏于气血所生,状为甑带,因此为名,又云此疮绕腰匝则杀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愈合后残留的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及颅神经的神经节中,当VZV特异性的细胞免疫下降时,病毒重新复活发生带状疱疹。在所有神经系统的疾病中,带状疱疹发病率最高。
带状疱疹发病的基本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疾病、药物等对细胞免疫损害,其发率呈显著增长趋势。显著增长趋势。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其生活质量可能会明显下降。
传播途径
带状疱疹皮损处含高浓度的VZV,可经空气传播,导致易感者发生水痘。但带状疱疹比水痘传染性低。限局性带状疱疹只在出疹后至皮损结痂前有传染性,因此患者应避免接触易感者,直至皮损结痂。易感者包括:孕妇、28周出生的婴儿(早产儿?)或体重g的婴儿、免疫缺陷患者。遮盖皮损后,VZV传染性会下降。
临床表现儿童和年轻的成人中症状较轻。
前驱症状:可能发生头痛、畏光、不适,通常很少发热。皮肤感觉异常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出现于带状疱疹起疹前数天到数周。
疼痛可为烧灼痛、刺痛、搏动痛、或电击样疼痛。触觉敏感性改变、微小刺激引发的疼痛、剧烈瘙痒也不少见。
皮损一般呈单侧分布,发生于一至两个相邻的皮区,疱疹群之间的皮肤正常,整个病变呈带状分布倾向,不越过躯体中线。少数皮损可发生于主要皮区或相邻皮区以外。罕见数个皮区不对称受累,即身体的两侧均出疹。
皮疹最初表现为不对称的、单侧的红斑或斑丘疹,通常于12-24小时内出现成簇的小水疱,疱液清,内含高浓度VZV。2-4天后,水疱融合。在第3天,水疱可变浑浊,经过7-12天干涸。免疫正常者,皮损持续至结痂消失的时间通常为2-3周。局部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偶见免疫缺陷者呈慢性病程,皮肤改变可持续数月,可反复出现小水疱。
临床特征多数患者被感染的皮区都有出疹。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者,“顿挫型带状疱疹”。一些没有皮区疼痛症状的人,也会在出疹时或出疹后几天内出现疼痛症状。
极少数患者在前驱期后仅有皮区疼痛,而无皮疹,称为“无疹型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皮区,但最常见的是胸神经和颅神经支配的皮区。其中胸神经受累约占50-56%。颅神经,如三叉神经及其它颅神经(第VII及第VIII颅神经)分布区受约占20%。腰段、骶段很少受累(受累频率依次递减,分别为15%及2%)。
皮肤并发症在急性期,皮肤受累的主要表现为继发细菌感染,可出现深脓疱样溃疡。其他主要皮肤并发症有出血(出血性带状疱疹)、化脓性坏疽(坏疽性带状疱疹)、皮损持续及播散至全身,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皮疹(播散性带状疱疹),后者主要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
皮肤慢性后遗症包括色素减退及色素脱失性瘢痕。罕见肉芽肿性反应及寻常型银屑病样表现。
编辑:徐欢
黄莺教授坐诊时间成医院
星期一上、下午、星期三上午、星期五上午、星期天上、下午
成都全医堂预约电话(可提前两周预约):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