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脓疱病治疗专科医院 >> 脓疱病医院 >> 小讲课丨隐翅虫皮炎黄水疮

小讲课丨隐翅虫皮炎黄水疮

 

隐翅虫皮炎及黄水疮(西医称脓疱疮)均多发于夏季,皮损以红斑、丘疹、水疱为主要表现。本周黄小兵讲坛由级研究生张亚宁同学带来隐翅虫皮炎、黄水疮的讲解,带我们一同学习隐翅虫皮炎及黄水疮的防治。

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是一种小甲虫,体长0.6-0.8厘米,头为黑色,胸部桔黄色,鞘翅平时覆盖在前腹部。昼伏夜出,白天栖居于潮湿的草地、腐木、阴沟、石头下等阴暗处,夜间出来觅食,有向光性。当它夜晚爬上人体时,若用手拍打、揉搓,致虫体被压碎,隐翅虫体内的强酸性毒液流出,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即“隐翅虫皮炎”。

此病多见于夏秋季,雨后闷热天气尤多,皮肤损害主要为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等。轻者患处有灼痛和微痒感,严重者局部剧痛及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防治方法:①搞好环境卫生,消灭隐翅虫孳生地。装置纱门纱窗,防止隐翅虫侵入室内。②发现隐翅虫落在皮肤上,不要用手拍击,应将虫体打落在地,用脚踩死。③若虫体接触过皮肤,应及时用肥皂清洗,然后涂10%-20%氨水,以便中和酸性毒液。若皮损处红肿或糜烂,应用1∶高锰酸钾溶液湿敷,待渗液减少后涂氧化锌油。红斑损害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有感染者外用抗生素。④病情严重者可短期系统使用抗生素。(以上如涉及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讨论:隐翅虫没有毒刺,体内毒素不能自动排出体外,只有当虫体被压死,拍打后,其体内毒液沾染皮肤才引起皮肤损害,好发于躯体暴露部位。了解本病的发病特点,掌握隐翅虫皮炎的护理及预防,加强对人群的知识宣教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黄水疮

黄水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中医古代文献又称为滴脓疮、天疱疮等。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其特点是:皮损主要表现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

中医病因病机: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邪袭于肌表,以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更易发病,且可相互传染。反复发作者,邪毒久羁,可造成脾气虚弱。

中医认识:

《洞天奥旨》:“黄水疮又名滴脓疮,言其脓水流到之处,即便生疮,故名之。”(自体接种性)

《疮疡经验全书》:“此疮之发……合家相染。”(传染性)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属球菌性皮肤病。

病因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少数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亦可为二者混合感染。近年来发现引起脓疱疮的葡萄球菌与引起深部脓皮病者不同,前者没有脂肪分解酶。

诱因:瘙痒性皮肤病、温度过高、出汗较多、皮肤有浸渍现象时。

常见两型:大疱型脓疱疮和非大疱型脓疱疮

前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后者由金葡菌、键球菌或二者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时原发性感染常常是链球菌,继发金葡菌感染。

非大疱型脓疱疮(接触传染性脓疱疮)

病原菌:金葡菌或(与)溶链的混合感染.

好发部位:面部、头皮和四肢。面部以口周、鼻孔附近、耳廓为主。可泛发全身

人群: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流行。

易流行、伴发热、淋巴结炎,严重时可引起急性肾炎

典型皮损:脓疱(壁薄、红晕、初丰满、后松弛);

半月状坠积性脓疱(上半为清澈的脓清,下为脓渣)

糜烂:易糜烂

结痂:结蜜黄或灰黄色痂

病史:单个可于5~7日后吸收,脱痂自愈。

大疱型脓疱疮

病因:常由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引起

人群:好发于儿童

部位:面部、躯干及四肢、偶见于掌跖

皮损:散在性大疱(壁薄、红晕不明显、易糜烂结痂)

如发于新生儿(新生儿脓疱疮),常见尼氏征阳性

系统治疗:

(1)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过敏者用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

(2)支持治疗

局部治疗:原则杀菌、消炎、收敛、干燥。

根据皮损的情况选用外用药物。

隔离消毒。

全身治疗:对皮损广泛,伴有发热或淋巴结炎,或体弱的婴幼儿应给予药敏试验敏感度高的抗生素。

局部治疗:对水疱及脓疮,以无菌棉球吸取疱液,避免疱液溢到正常皮肤。可选用炉甘石洗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

中医中药:清热解毒为主。方选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

黄莺教授坐诊时间

成医院

星期一上、下午、星期三上午、星期五上午、星期天上、下午

成都全医堂预约电话(可提前两周预约):

-(







































初期白癜风怎么治疗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md.com/wadwh/45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