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性痤疮(acneconglobata)是痤疮中一种较重类型。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丙酸痤疮杆菌增殖有关,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聚合性痤疮,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疤痕为其特点。多见于青春期男女,好发于面颊、前额、胸背等皮脂腺较丰富部位。
通常情况下,痤疮患者的皮脂腺较大,皮脂腺分泌产生较正常人多,使皮脂分泌亢进,同时使毛囊漏斗部及脂腺导管角化,导致皮脂排出障碍,淤积在毛囊口,毛囊有粉刺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得到大量繁殖,产生常溶脂酶、蛋白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游离脂肪酸蛋白分解酶、透明质酸酶刺激毛囊漏斗部信粉刺壁。引起海绵状变性甚至形成微小裂隙。粉刺内容物通过微小裂隙进入真皮引起毛囊周发生炎症,形成炎性丘疹或脓疱,毛囊炎症进一步的扩大发展,炎症波及到真皮结缔组织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形成结节、严重时成了聚合痤疮,最严重时愈后留下疤痕。
起病缓慢,初起初起可见毛囊口处丘疹,并可挤出淡黄色脂栓,即所谓的粉刺。如毛囊口开放,脂栓因氧化及粉尘所染而呈黑色,称为黑头粉刺。如毛囊口闭合,丘疹顶端呈白色故称为白头粉刺,不易挤出脂栓。粉刺再严重下去可成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坑凹状瘢痕。胸背部痤疮极易形成瘢痕疙瘩。多无自觉症状,如合并感染则有疼痛。慢性病程,女性月经期皮疹可加重,大部分患者在25岁左右逐渐自愈。严重时需服用抗生素,还可用手术治疗。
目前多认为上由雄激素激发引起,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多,此病与遗传、饮食、胃肠功能障碍、月经、机械性刺激、化妆品等亦可诱发此病。
发病的原因与下面四个因素有关:
1.青春期雄性急速分泌促使皮脂腺活性增强,分泌增多;
2.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皮脂腺导管发生角化,毛囊口角栓形成影响皮脂正常排泄;
3.淤积在皮脂腺的皮脂发生细菌(痤疮丙酸菌)感染;
4.淤积的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并穿透毛囊进入真皮引起炎症。
此外,遗传、油脂性工作、油性化妆品、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不调也与发病有关。
聚合性痤疮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酒渣鼻:好发于中年人,损害见于鼻部及面部中央,患部潮红充血,常伴毛细血管扩张,无黑头粉刺。
2、痤疮型药疹:有服用碘、溴、雄激素、避孕药及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史,损害无黑头粉刺。
3、职业性痤疮:有接触焦油、机油、石油及石蜡等病史,常伴毛囊角化。好于手背部、前臂、肘等接触部位。
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保持皮肤清洁。少食脂肪、糖类和刺激性食物。常用温水,肥皂水或10%硫磺香皂洗脸,避免用油脂类化妆品和用手挤捏患部。禁用碘、溴化物及皮质激素等药物。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二)外用产品
可外搽复方硫磺洗剂、0.5%氯霉素或洁霉素酊、0.01%维甲酸、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商品名:必麦森)、2%酮康唑洗剂。
专业祛痘产品:有效抑制痤疮杆菌滋生、消炎、控油。
(三)内服药品
1.可用维生素B6、B2、复合维生素B等。
2.抗生素:常用药物有四环素(0.25~0.5g,每日2次)美满霉素(50mg,每日2次)约2个月,及喹诺酮类药。
3.抗雄激素类药:常用有雌激素(1mg/d10天)、甲氰咪胍(0.2g,每日3次,4周)、维甲酸(β-顺维甲酸,1~2mg/kg,连服2~3周)。
4.其他药物还可用氨苯砜、葡萄糖酸锌。严重结节、囊肿可短期用皮质激素,去炎松局部封闭治疗。中医药常用枇杷清肺饮等。
(四)物理疗法面膜、按摩、离子喷雾、超声喷雾。
你也可以在后台留下你最关心的治疗痤疮方面的问题,说不定下期的内容就是你最关心的喔~~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