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脓疱病治疗专科医院 >> 脓疱病医院 >> 甘肃村医中医技术之一佰三十四

甘肃村医中医技术之一佰三十四

 

吴茱萸川芎敷肚脐可降压

刘维忠王世彪

进入秋天,天气逐渐变得凉快起来,加上秋季又是丰收的季节,往往使人胃口大开,稍不注意就会进食过量,造成血压波动较大,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养生专家刘维忠主任推荐可以用吴茱萸和川芎贴肚脐的方法,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帮助。

刘维忠主任推荐验方:吴茱萸、川芎各30克,打成细末,混合,每次取5克左右,填在肚脐里,用麝香壮骨膏固定好,每天1次。

甘肃省名中医、医院中医首席专家王世彪主任医师点评:的确,夏天时天气炎热,脑血管舒张,血压急剧升高的情况会减少,而到了秋天气温转凉,脑血管收缩,血压会随之升高,因为秋天天气变得干燥,早晚温差大,早晨的温度低,使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所以有些病人会感到头晕。中医认为,肝属于木,脾是土,木克土,土反过来也制约木。高血压是肝气过于亢盛,别的脏腑不能制约它而导致的。吴茱萸性温,可以补益脾阳,脾阳足了,肝气就会受到约束,血压自然就能降下来。川芎乃血中气药,升清阳而开诸郁,润肝燥而补肝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而有降压的作用。为什么通过肚脐给药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因为,在人体的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中,神阙(肚脐)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中医认为,神阙是五脏六腑之根、元神归藏之本,能联系人体所有的脏腑经脉。胎儿在母体内生长,是通过这里吸收养料,滋养全身的。孩子出生后,这个通道闭合了,但它的神奇作用仍在。现代医学证明,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把药物敷在肚脐上,药物通过皮肤,能很好地渗透到全身,而且,药效持续时间更长,作用直接,使用方便。把药物敷到肚脐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要么肚子里咕咕叫了,要么整个腹部都出现温暖或清凉的感觉,如果是芳香浓烈的药,嘴里还会出现药的味道。这说明,药物的有效成分已经随着人体的气血津液上行,遍布周身了,这和吃药没什么区别。良药苦口,但我们肚脐里没长舌头,自然感觉不到苦,但效果却是不打折扣的。许多高血压患者用本方后发现,这个办法竟比什么降压药都灵,而且还感觉腿脚有劲,头脑清爽。敷脐疗法是很有效的中医外治法之一,高血压的患者如果尝试此方法,务必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随意停药。另外,有皮肤对中药过敏者就不能使用。

另外,我们推荐以下中医外治法也有较好的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可以临床对症选择。

龙胆硫黄粉脐疗法:吴茱萸(胆汁制)克、龙胆草醇根物6克、硫黄50克、白矾(醋制)克、朱砂50克、环戊甲噻嗪17.5毫克。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用药粉毫克左右,倒入患者肚脐窝内、覆盖棉球、胶布固定。每周换药1次,至愈为度。可以降压,利水消肿,镇静安神。

肉桂吴茱萸磁石外敷法:肉桂、吴茱英、磁石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密封备用。用时每次取上药末5克,用蜂蜜调匀,贴于涌泉穴上,阳亢者加贴太冲穴,阴阳不足者加贴足三里。每次贴两穴,交替使用。贴后外以胶布固定。并用艾条悬灸20分钟。每天于临睡前换药l次。可以引火归原,降压止晕。

涌泉穴敷贴疗法:桃仁、杏仁各12克,栀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上药共捣烂,加1个鸡蛋清调成糊状,分3次用。于每晚临睡时敷贴于足心涌泉穴,白昼除去,敷药处皮肤出现青紫色。每天1次,每次敷1足,两足交替敷贴,6次为1疗程。

米泔水煮白矾浴足法:取白矾60克,放米泔水中煮,煮热至白矾溶化后,乘温浸浴双足。必须用米泔水煮溶白矶效果才好,有些体瘦病人用开水溶浸后,自觉胸中不适,而用米泔水无此感觉,机理待探。

邓铁涛足浴方:牛膝30g,川芎30g,天麻10g,钩藤(后下)10g,夏枯草10g,吴茱萸10g,肉桂10g。加水0ml煎煮,水沸后再煮20分钟,取汁温热(夏季38~41℃,冬季41~43℃),倒进恒温浴足盆内浴足30分钟,每日1次,浴足后卧床休息。适合高血压阴虚阳亢者。但是凡烧伤、烫伤、脓疱疮、皮肤病者不宜浴足。饭后不宜浴足,以免影响消化。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花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md.com/wadwh/67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