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名片
中文名:小暑
代表寓意:天气开始炎热
气候特点: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
三候: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
养生:静心养阳、健脾养胃
今年的小暑是年7月7日。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根据现有的资料看,二十四节气可能产生在战国末期。虽然全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在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才出现,但是战国末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就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大部分名称。秦统一中国的时候制订的《颛顼历》,已经把历元定在立春,这些都可以说明,二十四节气产生在秦统一中国以前。
小暑三侯1一侯:温风至
小暑之日“温风至”,这“温风”是热风,但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全身污垢;再如舒展在温水之中,此时温风徐来亦如酒,也可兴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
2二侯:蟋蟀居壁后五日“蟋蟀居壁”,指蟋蟀生而还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飞。它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待农历九月不入户就要冻死,十月就在床下鸣了。它名“促织”,为督促女子纺织,“促织鸣,懒妇惊”,是为警示。
3三侯:鹰始挚再五日“鹰始挚”,这时鹰已先感知到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了。
小暑养生小暑养生重在养脾健胃
“小暑”气候开始炎热,是进入长夏的第一个节气,长夏在五脏属脾,在时辰上是辰时(上午7点至9点)。脾表里于胃,胃在时辰上是巳时(上午9点至11点)。
上午7点至9点当辰之时,胃已经等了整整一个晚上,早已将前一天的食物传输一空,这个时候吃早餐胃会尽全力消化。
上午9点至11点是巳时,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此时脾最活跃。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此时,工作的同时要喝杯白开水,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将食物精华摄取。
此外,中医还认为脾有主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喜燥恶湿。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而脾最怕的就是湿邪。许多上班族,一坐就是8个小时以上,很少运动。这样下去只会让脾胃越来越虚弱。
所谓“动则不衰”,健脾胃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动”。
健脾养胃首选山药粥山药是一种性质温和的传统滋补食品,可蒸可煮可炒,今天介绍一款山药粥,健脾益气、滋肺养胃。
做法:
①用砂锅将山药、枸杞、粳米加水后一同放小火上熬煮,熟后即用,若将粳米换成补血的紫米,那就更好;
②用山药、红枣和少量糯米与甘蔗汁混匀后熬煮成粥。
小暑时节须静心养阳
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夏季养阳”之原则。所以,小暑养生重点应突出“心静养阳”。因为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1.不宜剧烈运动小暑时节讲究养阳气,要“少动多静”,尤其是老人以及体质比较弱的人,应该避免在小暑节气做剧烈的运动,不然会损伤人的阳气。但是,少动并不意味着不动,在清晨或晚上比较凉爽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进行比较和缓的运动。
比如太极,散步,慢跑,感觉到稍微出汗即可,不可以大汗淋漓,导致脱水。“汗为心之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2.切忌烈日下运动
运动时间尽量调整在清晨或是晚上,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使人容易莫名地感到心情烦躁,食欲下降,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这个时候如果还在大白天曝晒,容易引起外邪侵袭和中暑。即使是身体强壮的人如此运动,也会极大地耗损体力。3.清心寡欲心平气和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小暑养生要控制好情绪波动,心烦的时候可以听一听抒情和缓的音乐,修养身心。修行人可以静心诵咒念佛。4.打坐冥想闭眼静思打坐冥想,是一个极佳的养生方法。每天闭眼静坐冥思2次,每次至少30分钟。这对心血管的养护也会有很大帮助。
步骤大致可分:调气息,放心态,凝精神,畅思想。
唐代名医孙思邈推崇“引气从鼻入腹,吸足为止,久住气闷,乃从口中细细吐出,务使气尽,再从鼻孔细细引气入胸腹”的腹式呼吸法。
小暑节气穴位养生1温补扶正四大穴宋代有位医学家曾说过:“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所以这4大穴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的要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脾胃;
命门(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顾名思义,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
每天对这4个穴位艾灸10~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增强抗病能力。平时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
2按摩神门穴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用手指按揉神门穴对于心烦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按摩大陵穴去心火大陵穴是手掌掌根的中心点位置。经常按压大陵穴,可以治疗口疮和口臭,口臭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心火旺盛所致。
4按摩少海穴少海穴位于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屈肘取穴。少海穴可以治疗因心火引起的失眠、健忘、牙龈肿痛、耳鸣等不适。
现代人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遇到挫折时容易出现心理失常,心经上的穴位,如少海穴、神门穴等,都对缓解心理压力和疏缓情绪很有帮助。经常失眠的人,尤其是出现易出汗、烦躁的症状,常常按揉少海穴对稳定情绪有特效。
小暑食疗方一、绿豆薏米粥食材:绿豆g、薏米g、带芯莲子一小把
做法
1、薏米、莲子泡2~3小时,加水煮开,小火闷至莲子软烂。
2、加入绿豆,大火煮5~10十分钟,煮到绿豆稍微破壳就好。
3、汤放凉,当水喝,可根据口味加冰糖调味。剩余食材可以加白米煮粥吃。
功效:消暑益气、利尿消肿、清心除烦、健脾渗湿。
适合人群:阴虚、湿热、特禀体质。心烦口渴、尿少尿黄、腹胀胸闷、风疹红热瘙痒、红热脓包大痘痘。
二、大麦粥
食材:大麦粒
做法:大麦g洗净,加水煮粥。至汤汁粘稠,麦香四溢就可以了。
功效:《长沙药解》「大麦粥利水泄湿,生津滑燥,化谷消胀,下气宽胸,消中有补者也。」常食此粥有健脾消食、实五脏、厚肠胃、强身壮体、令发不白的功效。
适合人群:痰湿、湿热、阴虚、气郁、气虚、血瘀体质。腹胀消化不良、胸闷气短、口渴烦热。
三、紫苏粥
材料:新鲜或干紫苏叶、白粥
做法:煮粥将熟时,在热稀粥中放些切碎的紫苏,食盐调味即可。若怕麻烦,也可直接用苏叶泡水,就是传统的暑日养生饮。《京都风俗志》说:「伏日…或有煎苏叶、藿叶、甘草等汤…谓之暑汤。」
功效:紫苏性温、味辛,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
适合人群:阳虚、痰湿、气郁体质。空调房间着凉感冒多白痰、食物不洁引起恶心腹泻、舌苔白腻、食欲不佳、胸闷腹胀。
本文为健康商城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健康商城_app
湖北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