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板归别名又叫:蛇不过、急解素、猫爪刺、蛇牙草、穿叶蓼,《采药志》:"治翻胃噎膈,疟疾,吐血,便血,喉痹,食积心疼,虚饱腹胀,阴囊肿大,跌打内肭,发背疔疮,乳痈,产后遍身浮肿。"
性寒,味酸。归肺经、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祛湿,利尿消肿。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外用治带状疱疹,湿疹,痈疖肿毒,蛇咬伤等。
1.急性扁桃体炎:配石豆兰、一枝黄花。
2.水肿腹胀:配朱砂根、车前草、路路通等。
3.疔肿,毒蛇咬伤:鲜品捣烂外敷。
4.治水肿胀:平地V三钱,雷公藤五钱,车前草四钱,天青地白草三钱,路路通五个。打碎煎服。(《救生苦海》)
5.治急性扁桃体炎:石豆兰(兰科麦斛)一两,扛板归二两半,一枝黄花五钱。水煎,分二次服,日一剂。(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6.治缠腰火丹(带状疱疹):鲜扛板归叶,捣烂绞汁,调雄黄末适量,涂患处,一日数次。(《江西民间草药》)
7.治瘰疬:扛板归七钱,野南瓜根三两,猪瘦肉四两炖汤,以汤煎药。孕妇忌服。(《江西民间草药》)
8.治痈肿:鲜扛板归全草二至三两。水煎,调黄酒服。(《福建中草药》)
9.治乳痈痛结:鲜扛板归叶洗净杵烂,敷贴于委中穴;或与叶下红共捣烂,敷脚底涌泉穴,右痛敷左,左痛敷右。(《闽东本草》)
10.治坐板疮:乌贼骨五线,雷公藤三钱。共为细末擦之,干则以菜油调敷。(《王秋泉家秘》)
11..治湿疹、天疱疮、脓疱疮:鲜扛板归全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2.治慢性湿疹:鲜扛板归四两。水煎外洗,每日一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3.治黄水疮:蛇倒退叶(为细末)一两,冰片五分。混合,调麻油涂搽。(《贵阳民间药草》)
14.治下肢关节肿痛:鲜扛板归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5.治似麻风型的脱节癞:蛇倒退(红色)煎水洗\另用辰砂草、旱莲草、车前草(鲜者)各-两五钱,煎水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16.治痔漏:扛板归七钱至一两,猪大肠不拘量,同炖汤服。(《江西民间草药》)
17.治附骨疽:扛板归七钱至一两,酒水各半煎二次,分服;以渣捣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18.治蛇咬伤:扛板归叶不拘多少,捣汁酒调,随量服之,用渣搭伤处。((万病回春》)
19.肝硬变腹水
组成:杠板归30.0克鼠尾癀18.8克白英11.3克车前草18.8克桶交藤30.0克金针根18.8克
用法:水5碗煎1碗,第二次煎以水4碗煎1碗,两次煎液混合后,分2次服。
20.百日咳
组成:鲜杠板归37.5克白糖18.8克(或冰糖)
用法:先将草药洗净,切碎微炒,放进杯里,加入白糖,冲温开水,分3次服。
21.湿疹、带状泡疹
组成:鲜杠板归.5克(洗净)食盐5.6克
用法:捣烂,加入食盐拌匀,外敷患处。
22.淋巴结核
组成:杠板归18克夏枯草30克凤尾草30克半枝莲30克鲜蛇莓37克
用法:水8碗煎3碗,分3次服,或炖青壳鸭蛋服。
23.皮肤瘙痒
组成:杠板归37.5克鹅不食草37.5克麻油适量
用法:将二味药烘干,研细末,每次加入适量调麻油敷瘙痒处。
24.脓疱疮(黄水疮)
组成:杠板归(茎、叶)37.5克冰片少许麻油适量
用法:先将杠板归烘干,研细末,每次适量,加入冰片少许,调麻油涂脓疱疮。
25.白细胞过多症
组成:鲜杠板归.5克蜂蜜适量
用法:将鲜杠板归用清水洗净,捣烂,绞汁约半碗,加入蜂蜜调匀服。
26.黄蜂蛰伤、一般蛇咬伤
组成:鲜杠板归56.3克(洗净用)甜酒少许
用法:捣烂,绞汁,冲入甜酒服之。
27.青春痘
组成:鲜杠板归37.5克扛香藤37.5克金针根37.5克含羞草根37.5克
用法:水5碗,煎2碗,加猪瘦肉.0克,炖烂,分2次服。
1.配泽泻,利水渗透湿之效增,用治水肿诸证。
2.配车前草,利湿消肿,清热解毒之力增强。
3.配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治疗湿热黄疸之效尤佳。
4.配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治湿热泻痢,疗效增强。
体质虚弱者慎服。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圈,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