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疾病均与蠕形螨相关,甚至说,这是一个疾病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引言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papulopustularrosaca,PPR)和玫瑰痤疮样蠕形螨病有诸多相似之处,由于蠕形螨在玫瑰痤疮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直未明确,因此二者一直被分为两种疾病看待。
近期Forton博士在JEADV上刊文,他们根据蠕形螨密度(Dmodxdnsity,Dd)这一指标来回顾分析了具有面中部丘脓疱疹的病人,同时报道了一个有趣的病例进一步来验证“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与玫瑰痤疮样蠕形螨病或为同一疾病”这一假设。
病例介绍患者19岁,女性,年因“面部丘疹脓疱1年”就诊(图1),在两侧脸颊相同位置分别行两次连续标准化皮肤浅表组织活检检查(1cm2的皮肤角质层及毛囊内容物)(图1b)。在右面颊毛囊鳞屑及丘脓疱疹处(图1a,c)Dds为+D/cm2,左侧为12+20D/cm2。
图1患者临床图片。(a-)年初次就诊,皮疹单侧,诊断为玫瑰痤疮样蠕形螨病;(a)箭头所指为面部的丘疹脓疱,左下角标注蠕形螨密度(Dds);(b)患者双侧面部行2次连续标准化皮肤浅表组织活检的部位示意;(c)到诊时的皮疹及对应区域的Dds;(d,)杀螨治疗5周及3月后,皮疹好转,Dds明显下降;(f-h)第二次就诊,双侧皮疹,诊断为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PPR);(f)双侧的皮疹,Dds明显升高;(g,h)杀螨治疗2月及4月后,皮疹好转,Dds下降
根据单侧面部丘脓疱疹及Dds升高,该病例诊断为玫瑰痤疮样蠕形螨病。
随后予杀螨治疗。每日洁面2次,清晨涂抹保湿霜,夜晚外用20%苯甲酸苄酯+10%克罗米通聚乙二醇乳膏。10%苯甲酸苄酯异丙醇溶液一周2次夜间洗面,次日清晨使用含硫洗发水。
治疗5周后,皮疹好转,面部Dds明显下降(图1d)。治疗3月后,达到临床治愈(图1)。继续维持治疗(杀螨霜1周1次,含硫洗发水1月1次)。5月后无反复,停止治疗。
停止治疗后的27个月,患者皮疹复发。并在年再次就诊。此次发病皮疹双侧分布(图1f),合并面部潮红及持续性红斑,临床诊断为典型的PPR。面部双侧的Dds均升高,故采取同前次的杀螨治疗。治疗2个月后皮疹改善,面部Dds明显降低(图1g)。4月后仅遗留炎症后红斑(图1h),后维持治疗。
随后,他们回顾分析了例患者(例PPR:同时患有面中部丘脓疱疹及持续红斑;27例玫瑰痤疮样蠕形螨病:仅有面中部丘脓疱疹)。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连续两次标准化皮肤表面组织活检。有持续红斑的病人面部Dds明显升高,同样,有毛囊鳞屑的患者,其Dds也升高。此外,有毛囊鳞屑的患者的平均Dds也明显升高。这一点也符合毛囊鳞屑更倾向于蠕形螨病的诊断。
讨论Forton博士的研究结果指出了一个问题:在一个与蠕形螨关系不大的疾病(PPR)中为何其蠕形螨密度甚至高于蠕形螨病?
根据国际玫瑰痤疮协会的分类方式,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的诊断需要2点:持续的红斑和丘疹脓疱。因此当患者有面中部的丘疹脓疱时,诊断为玫瑰痤疮;但如果没有合并持续的红斑,则不能诊断为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而根据国外学者,这一部分患者则应该诊断为玫瑰痤疮样蠕形螨病。
传统观点认为,玫瑰痤疮样蠕形螨病与PPR的鉴别点为:
单侧分布;
更表浅的小丘疹、小脓疱、毛囊鳞屑及瘙痒;
可以没有持续性红斑。然而这些标准并不绝对,PPR也可单侧发病,而蠕形螨病也可双侧。临床实际中则更为复杂,皮疹可重叠,且皮肤组织活检并不能鉴别。
因此最有可能的解释是:这两种疾病均与蠕形螨相关,甚至说,这是一个疾病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这可以解释相似的症状,相似的蠕形螨密度,以及对杀螨治疗同样的反应。从病原学讲,二者都检测到了升高的Dds。
此外Forton博士报道的病例也支持这一观点,患者皮疹的复发比初次发作时更重,但部位却相似。第一次为典型的玫瑰痤疮样蠕形螨病,第二次为典型的PPR,而两次发病患者的Dds都很高,且予以杀螨治疗都有不错的疗效。玫瑰痤疮的发展,PPR多发生在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之后,这种局部的血供变化可能加速了蠕形螨的增殖。但是文章报道的这例患者初次发病时并没有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而在二次发病时出现,因此有可能是蠕形螨的增殖诱导了炎症因子释放,加速局部毛细血管的扩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虽然这是一篇临床观察的研究,对发病机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但至少这些发现也支持这个观点: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与玫瑰痤疮样蠕形螨病或为同一疾病。因此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PPR)的概念需要重新解读,即应扩大其标准,即面中部的丘疹脓疱伴或不伴持续性红斑,而“玫瑰痤疮样蠕形螨病”这一概念也可随之消逝。
参考文献
[1]FortonFMN,DMartlarV.Papulopustularrosacaandrosaca-likdmodicosis:twophnotypsofthsamdisas?JournalofthEuropanAcadmyofDrmatologyandVnrology,.
[2]WilkinJ,DahlM,DtmarMtal.Standardclassifificationofrosaca:rportofthNationalRosacaSocityExprtCommittonthClassifificationandStagingofRosaca.JAmAcadDrmatol;46:–.
[3]TanJ,AlmidaL,BwlyAtal.Updatingthdiagnosis,classifificationandassssmntofrosaca:r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