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当时的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并规定了6项废止中医的具体办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废止中医案”。
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份、个团体、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组成赴京请愿团,要求政府立即取消上述议案。同时,全国总商会、中华国货维持会、医药新闻报馆,以及南洋华侨代表等电请保存国医,一些社会公众也支持中医界,议案最终未被采纳。为了纪念这一事件,3月17日被定为“中国国医节”。
▼▼▼▼▼▼▼▼▼▼▼▼▼▼▼▼▼▼▼▼▼▼▼▼▼▼▼▼▼▼▼▼▼▼▼▼▼▼▼▼▼▼▼▼▼▼▼中药足浴中药足浴是用中药煎煮取汁泡脚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中药足浴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用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具有广泛适应证,在护理过程中,按治疗时间,按疗程经心施治,采用中药足浴按摩的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经济安全,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足与人体健康关系很大,足掌有多处穴位、67个反射区,是人体的一个缩影。通过足浴和足部按摩刺激,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改善内脏产生的病理变化,提高机体自我防御及免疫力。
治疗原理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有诸内必形诸外”,内病外治是祖国医学的治疗原则。中药足浴疗法是在浸泡的过程中,借助药力和水的热力作用,通过皮肤毛孔吸收,经络传递,可使肌体气血运行通畅;血脉通畅后,药物随热而行,乘热吸收,经脉循环,直达病所。
足部末稍循环丰富,刺激足部反射区和穴位,能使血管扩张,全身血流量增多,局部温度增高,血液循环加速,血液黏稠度降低,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使神经得到充分营养。同时足部按摩还能使肌肉放松,消除疲劳,提高痛阈,减轻肢体疼痛,提高肌体舒适度。
足浴水的选择泡足水一般采用自来水,最好是溪水或矿泉水,有农药或化肥污染,则应禁用。因为污染的水泡足,双足在温度的作用下,毛细血管会扩张,毛孔开放,人体皮肤容易吸收污染水质中的有害物质,危害身体健康。
足浴容器的选择足浴容器以木制盆为最好,因木制盆散热较慢,有利于保温。
足浴容器高度足浴容器高度应超过20cm(一定要没过踝关节),宽度则以能容纳双脚即可。假如足浴容器太矮,热水浸泡的位置就低,浸泡到的下肢皮肤面积也就相对少。
足浴的温度泡足液的温度,应以能耐受为限,足浴后感觉轻松舒适的温度为适宜。一般可控制40~50℃,老人和儿童不宜过高,风寒感冒,关节炎及素体畏寒怕冷的病人水温在50~60℃。
足浴的时间如果用于强身保健,以每次30分钟为宜,用于治疗每次45分钟为宜,如风寒感冒、寒性胃痛、慢性低血压、失眠症、下肢静脉曲张、寒性痛经等病症,方能收效明显。
足浴的次数用于强身保健,每日1次即可,若用于治疗,每日2次。足部按摩在浸洗过程中进行足部按摩,先取脚趾、足背、足跟、脚掌、小腿前后及足三里、承山、涌泉等穴,再按摩相应放射区。注意事项泡足过程中若药液冷却,应加热后再用。水温保持温热,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适,太热会烫伤皮肤,尤其糖尿病患者浸泡水温更不宜太高。
饭后不能立即进行足浴,以免影响消化。因为足浴可加强胃肠蠕动。为保证足浴的治疗时间,足浴前应排尽大小便。
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最好配以柔和的灯光和音乐,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放松。
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及足部外伤者不宜足浴。足部皮肤皲裂者水温不宜太高,泡洗后擦干应涂上凡士林等。冬天应在膝盖上加盖大毛巾保暖,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冬天注意足部保暖。
足浴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处理。采用中药足浴按摩的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经济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