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脓疱又称“羊口疮”,特点是在羊的口唇等处的皮肤和粘膜上,先发生丘疹、水疱,后形成脓疱、溃疡,最后结成桑椹状的厚痂块;部份病羊伴有眼结膜发炎,开始眼流水、发红,最后结膜变白变厚、瞎眼。其病原是传染性脓疱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
一、流行特点
本病由病毒引起。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变部位的渗出液和痂块中。健康羊只因同病羊直接接触而感染,或由污染的羊舍、饲料、饮水等而感染。本病无季节性,常表现为群发性流行;成年羊多散发,幼羔羊多群发。
二、临床症状
病变主要在口腔、口唇和鼻部等部位,初期出现稍突起的红色斑点,以后变为红疹、水疱、脓疱,最后形成痂皮。痂皮开始呈红棕色,以后变为红褐色,非常坚硬。病羊口中流出混浊发臭的口水,疼痛难忍,不能采食。有的病羊蹄部也出现脓疱和溃疡。另外由于病羔吃乳,也可使母羊的乳房、乳头及大腿内侧出现脓疱和溃疡。若无其它并发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过10天后,痂块脱落,皮肤新生,并不留任何斑痕。
三、如何预防
(1)平时防止发生创伤,如有创伤,如有创伤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2)经常检查草料和垫草中有无芒刺等坚锐异物,发现坚锐异物及时取出。牧地应干燥平整,防止刺伤而继发本病。
(3)外地引进羊只隔离观察,无病才能混群。
(4)加强羊圈、舍和用具的定期消毒,出现病羊要隔离治疗。
四、如何治疗
(1)局部疗法:出现脓疱部位时用0.1%高锰酸钾水冲洗,除去坏死组织,涂擦碘甘油溶液,亦可撒布冰硼散。处方:冰片15克,硼砂克,芒硝18克,碾为细末。
(2)阴部及乳方可用0.1%高锰酸钾水洗涤后涂碘甘油。
(3)在本病流行地区,用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接种时按每头份加0.9%生理盐水0.2毫升在阴暗处充分摇匀,每只羊在口腔黏膜内注射0.2毫升,以注射处出现一个透明发亮的小泡为准。也可把病羊口唇部的痂皮取下,研成粉末,用5%的甘油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溶液,对未发病羊做皮肤划痕接种,经过10天左右即可以产生免疫力,对预防本病效果不错。
-END-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