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脓疱病治疗专科医院 >> 脓疱病症状 >> 最后一公里的守望

最后一公里的守望

 

最后一公里的守望——陕师大春晖支教队在贵州

文/郭筱雯王兰杨映

图/季文驹

那些日子,仿佛伸手就能触摸阳光,充满温暖和希望。

▎启程

拖着行李的迁徙总和雨水牵绊在一起,云雾缭绕的乌江山水,拔山而起的墨瓦白墙,在飞驰的山路里隔着雾,安静又疯狂。一道道急转,车仿佛挂在崖边,路途周折颠簸,疲软的身依旧挡不住澎湃的心。醉在秀美南国,更期待这寒假里深入山区的支教生活,一切都是未知的。

▎初见

初见杨河完小,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傍晚。公路穿过学校,操场泥泞难行,孩子们羞涩又好奇地远远看着我们。长久以来都想切身体会一下贵州农村最真实的生活状况。夜幕降临,校园里回荡着孩子们在走廊跑动的声音,难掩的新奇与兴奋。

初见学生,恰逢晚饭时间,学生们端着碗远远站着,低头吃口饭,抬头看看我们。很纳闷为什么孩子都站在外面吃饭,是对我们好奇跑出来看么?其实,这里根本没有食堂,用大盆把饭端出来,排队在室外打饭,走着,站着就把饭吃了。还得提防大公鸡,要不然会趁我们不注意也蹿上饭桌抢饭吃。

初见支教时借住的教师宿舍,四壁贴满报纸,水泥地,三张用的黑油的窄木桌,水桶,裂着口的盆,真可谓“家徒四壁”。

想洗洗手,找了很久的水龙头终于意识到水桶和水瓢的作用,要去打水,可是从哪里打水?陌生的生存环境里,硬生生做了两天骆驼,滴水未进,只靠吃饭时舀些酸菜汤和着饭喝。床很小,三个人挤着睡。那几日恰是寒潮降温,被子很薄,屋里很冷,夜里冻得睡不着,蜷缩在被子里瑟瑟发抖。睡前站在走廊看操场和对面的学生宿舍,月华如水,四下静谧,身后是亮着灯的宿舍,觉得很安心。

初见学生宿舍是在晚上,满面笑容来到欢腾的寝室,踏进门一阵心疼,宿舍像废弃的阁楼,砖墙随处可见剥落的痕迹,瓦片搭的屋顶不知会不会漏雨,走廊上的木地板咯吱作响。墙上砌的窗很大,空气对流,就这样原始的将室内和外界打通。除了很单薄的被子,男生宿舍再没有别的东西,没有脸盆,没有牙刷,没有毛巾,女生宿舍好些。十几个孩子挤在里面增添了太多活力,孩子们衣着单薄,脏兮兮地在宿舍床上蹦来蹦去,又羞涩又活泼,现在想来可爱,当时只觉得他们不该过这样的生活,无论如何都应该过得更好。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网络,电视都未普及,孩子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不知道什么是贫寒、什么是富贵、什么是贫富差距,生来如此,家家户户如此,倒也过得快乐,无论何时都会有笑容绽开,像一朵金灿灿的向日葵。

初见当老师的自己,是去上早读课。推门走进教室,看到二十多张欢喜的小面孔,端端正正坐着,眼神跟着我移动。自我介绍后开始早读,读字词,纠正字音,贵州孩子普通话可不太好,平翘舌不分,字音总不准。读到诗词,拖音,唱读,是我从来没听过的读法,读来整齐但是极奇怪。讲了对诗词的理解,朗诵时的感受、停顿和节律,先描绘出古诗里的场景,再带着孩子用心读出来,看着他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听到丰富起来的语气,有些抑扬顿挫的味道了。后来,孩子自己在朗诵时加了动作,慷慨激昂,活像个小诗人。他们就像未开掘的宝藏,只是机会太少,挖掘不到位,否则一开启真的让人惊喜满满。

初见孩子的认真,是在晚自习。孩子拿着本子走过来问我写的对不对,接过本子一看,四线格里整整齐齐写下了26个英文字母,字迹娟秀。还没想到提出改正的要求,孩子竟然主动改好了,我惊喜的问她:“你怎么想起来再写一遍的?”她低下头腼腆的笑着不说话。孩子的心很纯粹,愿意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毫无杂念。

初见孩子的创造力,是在环保手工比赛。手工课教孩子折纸,之后就把彩纸发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动手,发挥聪明才智装饰教室。彩纸在孩子手中翻飞,变成玻璃窗上的窗花,教室上空翻飞的蝴蝶,挂起的小纸篮,用小纸鱼拼成的“五一”……彩纸不够用了就用废纸折成纸鹤,在翅膀上剪出菱形块再用线串起来挂在教室半空,像梦一般飞起来。看孩子心灵手巧,让教室色彩斑斓,感到这些快乐小精灵拥有的无限力量。

初见……

初见飘摇破落的房屋,一锅只有胡萝卜的菜肴,孩子手上成片红肿溃烂的冻疮,破着口露出大片棉花的袄,单调艰苦的生活……初见孩子纯真烂漫的笑容,瘦小单薄的体格,敏捷矫健的身影,低头不语的羞涩……初见家徒四壁的真实写照,初见头发花白弓着腰,背着一筐水萝卜下山的老妇人,初见孩子不嫌脏俯下身拿抹布擦厕所瓷砖的样子……

初见孩子的欢喜、认真、贫穷,深感大山深处的闭塞,这里似乎是另一个世界,与世隔绝,陷在物质匮乏的泥沼里无法自拔,以至习惯。贫寒如斯,也安然接受。即使疾病的威胁暗藏其间,天灾人祸后家庭支离破碎,那千百种不幸从孩子身上碾过,在他们的眼里却从不曾闪现绝望。

▎考验

去贵州支教,家人朋友都很担心,出发前再三询问,到达后千叮万嘱。可无论如何,考验都在那里,不离不弃。

生活的艰苦都可以克服,蔬菜只有几种但胡萝卜营养高,没有水龙头但有队友帮忙提水,没有暖气但有“小太阳”,虽然孩子基础差但我们可以从头做起、循序渐进……

穿着两条棉裤、两层袜子,和衣而眠,三个人挤一张床,晚上常被冻醒。早上七点起床,红马甲一穿,去上早自习。一天忙忙碌碌,备课、改作业、处理学生矛盾和突发事件,得点儿空又要应学生要求陪他们玩游戏。中午学生吃饭的时候在教室和寝室检查吃饭情况,饭后给学生烧热水洗头,抽空修理学生宿舍的窗户,走廊。晚上八点半从教室和学生的包围圈里出来赶忙去开会,冲进办公室烤会儿火暖暖冻僵的身体,顺便整理一下今天有什么事要提上会议日程,接着很快就要开会,备课本背面分条记录要强调的事宜,九点半一过散会去查宿,领孩子们说一句“Goodevening”后再说“Goodbye”。回宿舍智斗冒着蓝色火花闪电和灰色烟雾的电插板,烧一锅热水滴水必争地轮流洗漱,12点睡下。一天也算是有条不紊。

▎工作

家访。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失明,疾病,去世,矜寡孤独废疾者,一生艰辛,风雨飘摇的家。没有希望又不肯绝望。只想说这么多。我想对孩子而言,苦难并不来自物质的缺乏,更多的是爱的缺失,和目睹家人在苦难中挣扎而无力改变的痛苦。孩子懂事的时候,更让人心疼。一定一定,要过得更好。

疥疮。学生吃饭排队发生争执,脓疱疮碰破鲜血直流,才发现了这个问题。卫生原因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得知这在农村是常见病,通常不用药,任由其感染,溃烂,流脓,结痂。很难说心里的难受,一支硫软膏能解决的疥疮,就算感染引发脓疱疮也只是四块钱一支四环素软膏的事。从一点点感染到全身流脓,能说贫穷和疾病纠缠不清,还是意识中觉得和感冒一样,很正常,不必用药。

一篇作文。给学生布置的作文是“我想象中的大学生活”,一个学生写道:小学非常艰苦,非常难过,特别是六年级,老师严厉,冬天烧水都不行。水要自己提,洗脸,洗手,洗脚都要用冷水,我决定要离开这里,走出大山,上大学。大学会不会很自由自在,想干嘛就干嘛呢?作业会少一点吗?可以用热水洗脸,洗头,洗脚吗?反正我想象都可以。在大学一定会有很多朋友,一定不会吵架,会和睦相处。大学的学校一定很美,里面有许多绿色植物,有桃花,反正有许多,比我们现在的要多。如果我们进入大学,一定会戴眼镜,因为大学我们会经常看书,读书。大学的寝室一定是新房子,又大又宽,而且里面一间七八个人。会有电,可以烧热水,不用冷水。大学里面的老师会凶吗?他们会不会打人,还是会温和。我觉得是凶,因为大学嘛!老师毕竟有十来年经验。大学里面我们会缺钱吗?会买不起本子、笔吗?我觉得应该不会吧!因为在大学的零用钱会多一些。大学里会很好的,一切都好。我要加油,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家访

在贵州,在农村,那么多人过得那么不好,很难过。

一个父亲带着四个孩子,虽然贫穷却也努力生活。家里的红薯,很小也很少,不知是因为穷买不起肥料,还是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抑或是因为缺粮,青黄不接红薯还没有完全成熟就挖出来了。

▎怀念

偶尔梦回支教时光,现实和记忆交错着,总会不经意说起:“我在贵州的时候啊……”一次支教,将数条平行线缠到一起,此生难忘。

还记得家访的时候,看到孩子和因为丈夫去世受到刺激而失声的妈妈之间无声的语言;还记得孩子们的那双双冻得生疮的小手;还记得学生的作文,父亲去世,妈妈一个人带着七个孩子,哥哥姐姐因贫辍学,他写道:“我要快点长大,承担起这个家的责任……”。

还记得郭老师教学生跳舞和他们玩游戏;还记得孟老师教孩子们手语歌;还记得王老师中午给学生烧热水洗头发;还记得需要换灯泡、钉木栅栏、拉架就大叫杨老师;还记得季老师在小男学生摔进下水道后做了半个小时思想工作才说服他脱下脏裤子,又因为没衣服无奈给他换上粉红色睡裤上了一天的课,季老师晚上却独自拿着锹,铲些干土铺在下水道旁,怕再有孩子摔进去......

日子一天天流逝,快得让人抓不住。最后我们回到了各自的生活,但那段日子,那些人,那些感情,永远留在了心里。很难再有这么一段纯粹的时光,可以不顾一切,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情,教育是一个灵魂触动另一个灵魂,不敢说自己做到了,但确实付出了最大的激情和努力。彼此用最大的心意温暖了时光,孩子们灿烂的笑容,队友们一起努力,这些都会成为记忆里最为宝贵的东西,只属于自己和大家,只属于在这里的时光。15天的日子,漫长的像一首诗,绵延心底。

很感激这样一段岁月,收获了努力与感动。不管能不能改变,给孩子们带去一双手套的温暖,一场话剧的欢乐,一些外面世界的期盼,也是好的。这样的生活比上网有意义。网络把时间切割成碎片,让人成为信息的奴隶,淡漠人的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在越来越体会不到美好和感动时,庆幸有这样一段经历,让自己思考人该怎样活着,自己必将按自己所想的,为认定的东西去努力。

国务院出台《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年)》,提出将推动各地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中,提出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定能过得比现在好。

白驹过隙,恍若隔世。记忆里只有断续影像,透过纸页穿梭的时光再拼凑不出完整的故事,回不到那段哭过笑过带着青春的激情和青涩成为支教老师的日子。只好闭上眼睛,逆流而上,追溯我们的共有时光,那属于陕师大春晖支教队和杨河完小的专属记忆。

对不起,孩子们,我找不到哆啦A梦,所以无法回到过去,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谢谢你,孩子们,因为你们带给我们的幸福就如同哆啦A梦带给大雄的幸福,虽然大雄最后还是和哆啦A梦分离,但美好的回忆永远都在,真挚的情谊永远不变。

陕师大同学连续三次参与春晖行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此次由喻世凤带队,14人组成的“陕师大春晖支教队”奔赴贵州省德江县长堡镇杨河村进行为期15天的支教。支教队成员有:喻世凤(12级地理)、姜萌(12级地科)、孟珂存(12级音乐学)、杨映(13级哲学)、杨昌兴(13级体育)、余诗雨(13级教育技术)、李洋洋(13级生物)、钟燕(13级物理学)、杨伦霞(14级物理学)、郭筱雯(14级汉语言)、王兰(研一社会工作)、刘丹(研一古代文学)、季文驹(研一工商管理)、覃炜(天津大学)。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啊
北京有没有专门看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md.com/wazz/66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