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脓疱病治疗专科医院 >> 脓疱病症状 >> 常识夏季常易发哪几种皮肤疾病,如何预

常识夏季常易发哪几种皮肤疾病,如何预

 

夏季有几种常见皮肤疾病,每年夏季来临,就诊这些皮肤疾病的患者很多,为什么皮肤在夏日更容易出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下,在夏季好发的这几种皮肤病。

湿疹

  诱因:炎热引起湿疹的发作或加重,开始可能只是单纯的汗液积留于皮肤表层内,形成痱子,接着引起皮肤发红、发痒发炎反应,再经抓搔不当处理,引起皮肤湿疹变化,甚至造成二度病菌感染,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湿疹发生的原因有许多,如穿着闷不通风的衣服、肥胖者、剧烈运动大量出汗、空调排气不佳等,汗液滞留刺激皮肤,造成许多继发的炎症反应。

症状:

(1)急性湿疹: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预防:针对引起湿疹的原因,平时多注意环境及衣物的通风与舒适,并保持身体清洁干爽,不要过度肥胖,就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病轻微时,有可能自行慢慢消失,若病情严重,则需找医师治疗,以免因皮肤发炎,发痒产生的困扰,影响工作及睡眠,甚至二度感染后增加治疗上的困难。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酒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

痱子

诱因:由于环境中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使表皮角质层浸渍,致使汗腺导管口变窄或阻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而于汗孔处出现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可加重炎症反应。有人认为,汗孔的闭塞是由于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也有人认为痱子的发生与出汗过多无关,而与皮肤表面大量繁殖的微球菌有关。

症状:

1.晶形粟粒疹

又称白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皮损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轻擦易破,干涸后留有细小鳞屑。有自限性,一般无自觉症状。

2.红色粟粒疹

又称红痱,由于汗液在棘层处汗管溢出引起。急性发病,皮损为成批出现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脱屑。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

3.脓疱性粟粒疹

又称脓痱。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表脓疱。脓疱内容常为无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

4.深部粟粒疹

又称深痱,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层特别是在真皮—表皮交界处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严重和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者。皮损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内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当皮疹泛发时,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面部、腋窝、手足可有代偿性出汗增加,可造成热带性汗闭性衰竭或热衰竭,患者可出现无力、困倦、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

预防:

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

2.衣着宜宽大,便于汗液蒸发。及时更换潮湿衣服。

3.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温水勤洗澡。

4.痱子发生后,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5.痱子发生后,症状较轻局部外用清凉粉剂,如痱子粉外扑。 

脓包疮

  诱因:脓包疮俗称黄水疮,多发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夏秋季节,是炎炎夏日里最容易得的皮肤病,尤其易在儿童中流行,可通过接触相互传染。它是由金黄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可分为大疱型脓疱疮和脓痂性脓疱疮。

  症状:脓包疮多发于脸上、四肢等暴露部位,开始为粟粒至黄豆般大小的丘疹或水疱,之后迅速变为脓包,包壁薄,很容易破溃,不过只要科学地治疗,一般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预防:保持好个人卫生,勤洗温水澡、勤洗手、经常修剪指甲;尽量穿吸汗、透气的棉质衣物,积极防痱治痱;保护皮肤完整,即使皮肤有极细小的破损,也应及时处理以防感染;如有湿疹、虫咬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切忌搔抓;多吃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

  日光性皮炎

  诱因:即日照性皮炎,又称日晒伤或晒斑,是一种光敏类皮肤病,为正常皮肤经暴晒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夏季阳光中紫外线的含量骤增,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也随之增高。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表皮细胞受到破坏,蛋白质发生变性、分解,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从而导致皮炎的发生。本病多见于春末夏初,好发于儿童、妇女、滑雪者及水面工作者,其反应的强度与光线强弱、照射时间、个体肤色、体质、种族等因素有关。

  症状:在面、颈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尤以额部、面颊等处出现皮肤红斑,上有粟粒大小的丘疹和轻度脱屑,日晒后加重,甚至出现肿胀、水疱,常常感到痛痒难忍,夜间症状加重,抓破后会引起感染。轻者2~3天内痊愈,严重者一周左右才能恢复。个别患者可伴发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日晒面积广者,可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头痛、乏力、恶心和全身不适等。

  预防:首先,要尽量避免日光暴晒。特别是已经患有这种皮炎病的患者,要涂SPF15以上的防晒霜,有严重光敏者需用SPF30以上的防晒霜,保护皮肤免受日光强烈刺激。第二,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阳光中紫外线最多,这段时间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必须到室外活动,应穿着宽松的长袖衣裤,并戴太阳帽、打遮阳伞做好防护。第三,对光敏感的人,摄入光敏感物质后,如某种食物和药物,或者被阳光较长时间照射,在皮肤的暴露部位也会有日光性皮炎的症状,因此要避开这些刺激性因素。一旦出现日光性皮炎症状,不可立即用热水洗浴,以免加重皮炎症状,更不要用手搔抓,因为一旦抓破,很容易出现感染。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痒、止痛的软膏涂抹患处。此外,红斑狼疮、雀斑等虽不属光感性皮肤病,但阳光照射也能使病情加重。

  螨虫性皮炎

  诱因:不少人夏天染上螨虫性皮炎,多是因为家中刚铺上的凉席没有进行除螨杀菌。

  症状:螨虫性皮炎多发于人体颈、胸腹、背及四肢皮肤,多是水肿性鲜红色斑疹,往往奇痒难忍。

  预防:要避免患上螨虫性皮炎,首先要寻找病因,找出螨虫的根源,并予以消灭,不然即使大量用药也不能根治。对于新买的或搁置已久的凉席一定要除螨杀菌后再使用。一般来说,用开水烫洗或者喷洒杀虫剂,然后放置在太阳下暴晒即可。螨虫怕光照、怕高温、怕干燥,因此夏天要经常打扫卫生,清除居室杂物,保持居室通风、干燥,同时要加强个人防护,勤洗澡勤更衣,多晒一晒被褥衣物。此外,家中养宠物的人也要注意,猫狗身上容易寄生螨虫,要经常给宠物除螨杀菌,从而避免家人尤其是孩子患上螨虫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诱因: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它是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发病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往往几天后才出现症状。

  症状: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水疱。接触物若是气体、粉尘,病变多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如手背、面部、颈部等。有时由于搔抓将接触物带至全身其他部位,如外阴、腰部等,也可发生类似的皮炎。

  预防:爱出汗的人,睡前最好在凉席上垫一层吸汗的棉布。除了螨虫叮咬外,有一些人对草、芦类凉席也有过敏反应,皮肤上会出现豆粒大小的淡红色疙瘩,奇痒难忍,因此,有过敏反应的人宜睡竹制或藤制凉席。

  手足癣

  诱因:手足癣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发生于足和(或)手部的皮肤癣疾。它是由致病性丝状真菌感染引起的,足癣较手癣更为常见。有传染倾向,与密切接触患者的手足部位和用品,如拖鞋、浴盆、擦脚布等有很大关系。手癣又常由患者自身足癣传染而来。

  症状:本病分为4种类型。浸渍型,多见趾(指)间皮肤发白、糜烂、浸渍,边缘清楚,去除浸渍的表皮,留下潮湿的鲜红新生皮肤。水疱型,多见足底或手掌出现水疱,甚至几个水疱融合成较大的水疱,边界清楚,皮肤不红,疱破脱屑。鳞屑型,多以脱屑为主,有少数水疱,疱干脱屑,边界清楚,炎症不明显。增厚型,多见掌跖皮肤增厚,夏季水疱脱屑,入冬则皮肤开裂。

  预防: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穿别人的鞋和袜子,洗脚盆要一人专用。足癣患者洗袜子时应尽量与其他衣物分开。脚容易出汗的人宜穿棉线袜,不宜穿不透气的尼龙袜和胶鞋。同时,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天天洗脚,勤换袜子,保持鞋袜干燥,避免到不清洁的浴池、游泳池洗浴和游泳,不在公共游泳池、浴室、健身房等地方赤足行走。尽量不要在过于湿热的环境下工作。避免使用公用剪刀和指甲刀。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预防和治疗夏季皮肤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夏季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肥甘味厚辛辣的食物,也尽量避免摄入光感性蔬菜和相关药物。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爽,增强体质,保证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外出时,做好紫外线防护措施,并减少暴晒时间,特殊作业的人应做好相关防暑措施。此外,皮肤病患一旦发病,尽量避免洗烫、搔抓等外界不良刺激,应立即接受专业医生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有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兰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md.com/wazz/71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