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洗澡是每个新手爸妈的必修课,但这看似简单普通的工作,其实很有讲究。天气进入秋冬季节,越来越凉,很多妈妈就会担心洗澡时护理不当,很容易让宝宝着凉,引起感冒或拉肚子等身体不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秋冬季节怎样给宝宝洗澡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小编三大步骤给你帮助!
01
宝宝洗澡三步走
一洗澡前
房间温度要适宜:27℃-29℃
浴室和外面房间的温差越大,宝宝就越容易着凉。秋冬季给宝宝洗澡时室温宜为27-29℃,室内不要有对流风,洗澡前可提前打开取暖器。
洗澡用品提前准备:大浴巾、宝宝衣物
洗澡前必须先准备好大浴巾、宝宝穿的衣服,等宝宝洗好后就可以立即擦干了,不用急急忙忙去找,以免宝宝在过程中着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洗澡时
洗澡水温度适宜:38℃-40℃
洗澡水不能太凉,控制在38℃-40℃比较舒适,这个温度比肘部温度稍高一些,如果爸爸妈妈拿捏不准,不妨准备一个水温计,或者买自带水温计的澡盆,这样可以随时监测水温,就不用担心水温会太冷或太热。
洗澡时间:10-15分钟
给宝宝洗澡不宜超过15分钟,10分钟左右就可以搞定。因为宝宝洗澡太久,水温下降,如果不及时加热水,宝宝容易着凉。此外,因为泡澡的时间过长,宝宝皮肤容易脱水,加重皮肤干燥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洗澡后
立即用毛巾擦干:擦干才能走出浴室。
宝宝洗完澡后绝对不能直接抱出浴室,妈妈们可以按照这三步来做:
1.洗完澡后,不直接把宝宝抱出浴室,因为浴室内外温差比较大,宝宝身体没擦干容易着凉,你可以用干净的大浴巾把宝宝包裹住5分钟吸干身体上的水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迅速给宝宝擦润肤乳,因为刚洗完后,毛细血管打开,此时擦润肤乳效果比较好,能把水分留在皮肤里。
3.擦完润肤乳后,迅速穿上贴身衣物保暖,再抱宝宝出浴室。
02
宝宝洗澡注意事项
1
给宝宝放洗澡水时必须先放冷水,再加热水,边加热水、边测试水温,必要时可以用水温计测试水温,水温控制在38-40摄氏度。如果没有水温计,可以用手肘或腕部试水温。另外澡盆中的水不要太多,一般宝宝坐在澡盆里,水刚刚没过宝宝的肚脐就可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洗澡时动作要轻柔,洗澡的小毛巾也要柔软,可以用消毒纱布,避免造成宝宝皮肤损伤。
3
使用宝宝专用沐浴露、肥皂,肥皂应以油性较大而碱性小、刺激性小的婴儿专用皂为宜。但是秋季皮肤干燥,不建议每天使用,而且秋季宝宝穿的多,防止了灰尘落在皮肤上,宝宝出汗少,无需每天使用沐浴露,这样可以避免宝宝皮肤过于干燥而引起瘙痒等不适。
03
洗澡不着凉的四个窍门
1
给宝宝洗澡前先打开浴霸,等浴室的温度高了再进去洗澡。需要注意的是,浴霸的光很刺眼,宝宝进去洗澡前要把它关掉。
2
洗澡前先用电暖器将宝宝的衣服烘暖,以防宝宝洗完澡后着凉。
3
给宝宝洗澡时最好分开洗。洗头时注意宝宝身子的保暖,用大毛巾包裹身体;洗完头后给宝宝包上毛巾再洗身子,这样就不容易受凉。
图片来源于网络
4
秋冬季给宝宝洗澡要速战速决,不要让孩子长时间泡在水里,泡的时间过长皮肤容易脱水,加重皮肤干燥问题。
04
秋冬季节不宜洗澡的五种情况
1
当宝宝皮肤发生破损时不宜洗澡
当宝宝发生皮肤外伤时,如脓疱疮、疖肿、烫伤、外伤等,洗澡会使得皮肤的破损面受到污染,所以最好等愈合后再洗,此时宝宝可以选择局部擦拭清洁皮肤。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宝宝运动后不立即洗澡
宝宝出汗后,毛孔打开,遇到冷水很容易带走身体中的热量引起感冒;遇到热水,宝宝全身的血管扩张、心脏、大脑供血量减少,容易出现低血压和脑缺血症状。
正确做法是新妈妈应该让宝宝擦干汗,休息半小时再去洗澡,洗澡水也要保持常温。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打预防针后暂时不要洗澡
宝宝在打完预防针后,抵抗力会在短暂性的减弱,同时,宝宝的皮肤会留下肉眼看不见的真空,洗澡更容易造成感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
4
刚喂奶后不要洗澡
宝宝吃饱后,大量的血液在胃部运转,这时洗澡全身表皮的血管可能会因为热水刺激而扩张,令较多的血液流向皮肤,而胃部没有充足的血液来消化,对消化吸收会造成一定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5
饥饿时不要洗澡
宝宝饥饿时洗澡配合度会不高,甚至会因为哭闹而导致洗澡不能顺利进行;另外饥饿时人体血糖水平会降低,加上洗澡对能量的消耗,严重的话会出现头晕甚至休克。
洗澡、抚摸是很好的亲子活动!爸爸妈妈要好好学习,认真掌握,在给宝宝洗澡、抚触的过程中的互动、抚摸和爱的流动,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孩子贴在你胸膛的记忆,也会让他一生都敞开心扉。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