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脓疱病治疗专科医院 >> 脓疱病护理 >> 黄水疮的临床表现

黄水疮的临床表现

 

黄水疮又名传染性脓疱疮,俗称胡子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尤以2至7岁儿童多见,有传染性。

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皮损初起为红斑,或为水疱,约黄豆、豌豆大小,约经1~2天后,水疱变为脓疱,界限分明,四周有轻度红晕,疱壁极薄,内含透明液体,逐渐变成混浊。

脓疱较大者,疱壁由紧张渐变弛缓,由于体位关系,疱内脓液沉积为脓清及脓渣两层,形成半月状坠积性脓疱。

疱壁破裂后,显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结成脓痂,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脓液流溢之处又常引起新的脓疱发生。

  皮损处自觉瘙痒,破后形成糜烂时疼痛,常可引起附近臖核的肿痛。

一般无全身症状,或轻度不适;重者可有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

病程长短不一,少数可延至数月,入冬后病情减轻或痊愈。

重者易并发严重疾病,如败血症、肺炎、急性肾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夏秋季多见,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易受累。在潮湿和高温季节患痱子、湿疹、疥疮等时易发病。

本病中医称之为“黄水疮”“滴脓疮”,言其脓水流到之处便生疮故名之。如《洞天奥旨》记载:“黄水疮又名滴脓疮,言其脓水流到之处,即便生疮,故名之也。”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黄水疮,初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湿热之邪,侵入肺卫,郁于皮肤。肺热脾湿,二气交杂,内外相搏,复感毒邪而发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原菌通过粘附素、细胞壁丝状突起上的抗原不可逆地粘附于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上而在皮肤上繁殖。儿童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皮肤外伤,瘙痒性皮肤病引起搔抓,空气中温、湿度高均为感染本病之诱因。

1.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儿童多见,亦可见于成人。寻常型脓疱疮易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流行。大疱性脓疱疮多见于儿童。深脓疱疮好发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和老人。

2.好发部位好发于面部尤其口周、鼻孔附近、耳廓及四肢。寻常型脓疱疮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偶见于掌跖。深脓疱疮多见于下肢和臀部。

3.皮损特点

◆寻常型脓疱疮:亦称接触性传染性脓疱疮。皮损初期为点状红斑或小丘疹,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易破溃,周围绕有明显的红晕。疱壁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灰黄色厚痂,常因搔抓使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

◆大疱性脓疱疮:主要由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引起。皮损初为米粒大水疱或脓疱,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混浊,疱壁先紧张后松弛,脓液常沉积于疱底呈半月形,为本病的特征,周围无明显红晕。脓疱破溃,脓液干燥后结淡黄色痂,痂壳脱落即愈,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深脓疱疮:又称臁疮。常继发于昆虫叮咬,病变可深达真皮,中心坏死,形成黑色蛎壳样痂壳,脱落后形成边缘陡峭的溃疡。

4.自觉痒痛。寻常型脓疱疮严重者体温高热达39℃~40℃,可伴有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5.病程及预后病程一般l周左右,愈后不留瘢痕。部分患者可因接触感染及自家接种的特性,或搔抓等造成新的损害,使病损扩展,病程缠绵。深脓疱疮病程约2~4周或更长。

6.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好发人群(儿童)+症状(痒痛)+部位(多发口周、鼻孔附近)+典型皮疹(初期为丘疹,迅速变为水疱、脓疱,周围红晕,破后形成糜烂面)+病程(1周左右,可自体接种传染)+预后(痂皮脱落不留瘢痕)。

1.丘疹性荨麻疹:好发于四肢伸侧,腹臀等部位,皮损为绿豆或稍大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小水疱,瘙痒剧烈。

2.水痘:发热当天出疹,小水疱为主,皮疹向心性分布,疱中央可呈脐窝状,不融合,可侵犯粘膜。春冬季流行。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md.com/wacs/70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