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脂膜炎是一种原发于脂肪小叶的非化脓性炎症。在全身任何部位的脂肪层均可发生。病因尚不清楚,由于脂肪组织受外伤而致脂肪细胞破裂,往往和很多医疗损伤及疾病有关,如肌肉注射,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可能和寒冷、糖尿病、结核性血管炎有关;有人认为与胰腺疾病亦有一定关系。该病临床表现以痛性皮下小结节为特征,结节大小不等,直径多为1~2cm。年Pfeifer首先记载本病,年Weber进一步描述它具有复发性和非化脓性特征。年Christian强调了发热的表现,此后被称为特发性小叶性脂膜炎或复发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即韦伯病(Weber-Christiandisease)。
组织病理学特征是:早期为脂肪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炎症改变;继之出现以吞噬脂肪颗粒为特点的脂质肉芽肿反应,可有泡沫细胞、噬脂性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增生等;最后皮下脂肪萎缩纤维化和钙盐沉着。
本病好发于女性,男女比约为1:3,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30-50岁最为多见。发病率无种族差异。
病例一女双侧腋窝多发结节触痛明显
病例二
病例三
超声表现:
皮下脂肪组织增厚,内部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片状高回声内可伴有网格状的低回声带,无明显边界,不形成明显肿块,位置表浅,可有压缩性,CDFI示病变区可见点状血流信号或内部未探及血流信号。
鉴别诊断:
皮下脂肪瘤:是脂肪层最常见的病变,病灶呈中等或高回声时与结节性脂膜炎不易鉴别。但脂肪瘤一般无明显病史,质地较软,可轻度压扁,虽无明显包膜,但与周边组织分界较清。
点击右上角您可以进行如下操作分享此文:
1、和朋友们分享此文;
2、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3、将文章分享到腾讯微博;
4、点击“历史消息”即可查看以往发送的文章;
您还可以扫描郑州白癜风医院专家解析白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当前时间: